《再用前韵》

时间: 2025-01-27 04:31:04

詹下飞云若可呼,树头岩影暗浮图。

不知人世路多少,只见前山似覆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再用前韵
詹下飞云若可呼,
树头岩影暗浮图。
不知人世路多少,
只见前山似覆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高空飞翔的云彩仿佛可以呼唤,树梢的影子在岩石上幽暗地浮现。我不知道人间的路途有多遥远,只看到前面的山峰像一个倒扣的碗。

注释

  • :诗人可能意指“站立”或“驻足”。
  • 飞云:指高空中的云彩,象征着自由和遥不可及的境界。
  • 浮图:浮现的图像,可能隐喻一种模糊而神秘的景象。
  • 覆盂:像一个倒扣的碗,形容山的形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展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在特定环境下的感受,可能是在一次游览过程中对自然和人世的感悟,表达了对生命道路的迷茫与思考。

诗歌鉴赏

整首诗在意象上给人以深刻的启发和思考。开头的“詹下飞云若可呼”给人一种身处高空、俯视大地的感觉,仿佛在呼唤着那自由自在的云彩,让人感受到一种渴望。接着“树头岩影暗浮图”则将视角移向树影和岩石,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似乎在暗示着自然的深邃和复杂。

“人世路多少”一句,作者表达了对人生道路的迷惘与不确定。这种迷失感在诗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强调,因为他只看见“前山似覆盂”,即使前方的山显得如此近,却又像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这一意象不仅表达了一种无奈,也引发读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淡淡的忧伤,夹杂着对自然的敬畏与向往。李弥逊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引导读者反思人生的道路与自我存在的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詹下飞云若可呼:表达了一种渴望与追求,想要触摸那遥不可及的云彩。
  2. 树头岩影暗浮图:树影在岩石上的映射,营造出幽暗神秘的氛围,象征着自然的复杂性。
  3. 不知人世路多少:表现了对人生道路的疑惑与迷茫,反映出人生的不确定性。
  4. 只见前山似覆盂:通过比喻,传达了前方的困难和障碍,暗示人生的艰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比作“覆盂”,形象生动地传达山的形状和内心的感受。
  • 拟人:云彩仿佛可以被呼唤,赋予自然以生命与情感。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道路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迷茫与对自由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飞云:象征自由与梦幻。
  • 树影:代表生命的复杂与幽暗。
  • 前山:象征人生的障碍与挑战。
  • 覆盂:暗示着无法逾越的限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詹下飞云若可呼”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渴望自由
    • B. 厌倦生活
    • C. 无所事事
  2. “前山似覆盂”中的“覆盂”象征什么?

    • A. 美丽的景象
    • B. 人生的障碍
    • C. 自然的和谐

答案

  1. A. 渴望自由
  2. B. 人生的障碍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
  • 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

诗词对比

  • 李弥逊与王维:两者都擅长描绘自然景象,但李弥逊更注重内心的感受,而王维则融合了更多的哲理思考。
  • 李弥逊与苏轼:李弥逊的诗更多展现孤独与迷茫,而苏轼则通过幽默的笔调展现了对人生的豁达。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