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句曲秋日郊居杂兴十首 其七 杨基 〔明代〕 编竹补疏篱,生刍束酒旗。 鸡豚田祖庙,鹰犬猎神祠。 玉糁菰为粉,琼酥豆作糜。 儿童采芦叶,争学短箫吹。
白话文翻译: 用竹子修补稀疏的篱笆,用新鲜的草束扎起酒旗。 在田祖庙前供奉鸡和猪,在神祠中用鹰和犬进行狩猎。 将菰米磨成粉,如同玉糁一般,将豆子煮成糊,如同琼酥。 孩子们采摘芦叶,争相学习吹奏短箫。
注释:
- 编竹:用竹子编织或修补。
- 疏篱:稀疏的篱笆。
- 生刍:新鲜的草。
- 酒旗:酒店的标志,这里指用草束扎起的标志。
- 田祖庙:供奉农业神的庙宇。
- 鹰犬:猎鹰和猎犬,用于狩猎。
- 神祠:供奉神灵的祠堂。
- 玉糁:形容菰米磨成的粉细腻如玉。
- 琼酥:形容豆子煮成的糊状物细腻如琼浆。
- 芦叶:芦苇的叶子,常用于制作乐器。
- 短箫:一种短小的箫,儿童常学的乐器。
诗词背景: 杨基是明代诗人,其诗作多描绘田园生活和自然风光,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选自《句曲秋日郊居杂兴十首》,反映了作者在秋日郊居时的生活情景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诗中通过描绘修补篱笆、供奉祭品、狩猎、制作食物和儿童学习乐器等细节,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郊居的生活场景,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活动,如修补篱笆、供奉祭品、狩猎、制作食物和儿童学习乐器,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诗中“编竹补疏篱”和“生刍束酒旗”两句,既体现了生活的朴素,又透露出一种自给自足的满足感。而“鸡豚田祖庙,鹰犬猎神祠”则展现了人们对神灵的敬畏和对自然的依赖。后两句“玉糁菰为粉,琼酥豆作糜”和“儿童采芦叶,争学短箫吹”则进一步以食物的制作和儿童的学习活动,展现了生活的丰富多彩和生机勃勃。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和谐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首句“编竹补疏篱”,通过“编竹”这一动作,展现了田园生活的朴素和勤劳。
- 次句“生刍束酒旗”,用“生刍”扎起酒旗,既是一种实用的生活行为,也增添了田园的诗意。
- 第三句“鸡豚田祖庙”,供奉鸡和猪于田祖庙,体现了对农业神的敬畏和感恩。
- 第四句“鹰犬猎神祠”,在神祠中用鹰和犬进行狩猎,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 第五句“玉糁菰为粉”,以“玉糁”形容菰米磨成的粉,细腻如玉,富有美感。
- 第六句“琼酥豆作糜”,用“琼酥”形容豆子煮成的糊,细腻如琼浆,同样富有美感。
- 末句“儿童采芦叶,争学短箫吹”,通过儿童的活动,展现了生活的乐趣和生机。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玉糁菰为粉”和“琼酥豆作糜”,用“玉糁”和“琼酥”比喻食物的细腻。
- 拟人:如“生刍束酒旗”,将“生刍”拟人化,赋予其动作和功能。
- 对仗:如“鸡豚田祖庙,鹰犬猎神祠”,两句在内容和结构上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郊居的生活场景,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和谐的向往。
意象分析:
- 编竹:象征勤劳和朴素。
- 生刍:象征新鲜和自然。
- 鸡豚:象征供奉和感恩。
- 鹰犬:象征狩猎和自然。
- 玉糁:象征细腻和美感。
- 琼酥:象征细腻和美感。
- 芦叶:象征乐趣和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编竹补疏篱”的“编竹”指的是什么? A. 用竹子编织 B. 用竹子修补 C. 用竹子装饰 答案:B
-
“生刍束酒旗”中的“生刍”是什么意思? A. 干草 B. 新鲜草 C. 草绳 答案:B
-
“鸡豚田祖庙”中的“田祖庙”是供奉什么的庙宇? A. 农业神 B. 狩猎神 C. 山神 答案:A
-
“玉糁菰为粉”中的“玉糁”形容的是什么? A. 菰米 B. 豆子 C. 面粉 答案:A
-
“儿童采芦叶,争学短箫吹”中的“短箫”是一种什么乐器? A. 长箫 B. 短箫 C. 笛子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系列,同样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描绘山居的秋日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相比,杨基的这首诗更加注重生活细节的描绘,而陶渊明的诗则更注重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哲思。
-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杨基的诗更加注重生活场景的描绘,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杨基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陶渊明集》:收录了陶渊明的诗作,可以对比阅读。
- 《王维诗集》:收录了王维的诗作,可以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