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楼作》

时间: 2025-02-04 15:39:23

近来闲过日,幽事颇相关。

远树开晴书,归云当晚山。

宦情随处薄,诗稿逐时删。

骨若无仙分,何因住此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近来闲过日,幽事颇相关。
远树开晴书,归云当晚山。
宦情随处薄,诗稿逐时删。
骨若无仙分,何因住此间。

白话文翻译:

最近我悠闲度日,感到一些幽静的事情与我有些关系。
远处的树木在阳光下与我的书本相映成趣,归来的云彩映衬着晚山的景色。
身为官员的感情在各处都显得淡薄,自己的诗稿也随着时间而不断删改。
如果我的骨骼没有仙人的分际,为什么会在这里栖息呢?

注释:

  • 闲过日:悠闲地度过日子。
  • 幽事:指一些静谧、内心的事情。
  • 开晴书:在晴朗的日子里读书。
  • 宦情:指官场的情感或人际关系。
  • 逐时删:随着时光的推移,不断删改自己的诗稿。
  • 仙分:指与神仙的缘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琮(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诗风清新、意境深远而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读书楼作》写于王琮的闲暇时光,反映出他在官场生活中对内心世界的探寻与反思。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读书的热爱和对官场人情的淡薄感受。

诗歌鉴赏:

《读书楼作》是一首充满哲思和自然美的诗作,作者通过描述闲暇时的读书情景,表现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诗的开头“近来闲过日,幽事颇相关”表明诗人处于一种悠闲而深思的状态,似乎在与内心的幽静事物对话。接下来的“远树开晴书,归云当晚山”则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象,树木与书本的结合,象征着知识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展现出诗人对学习的渴望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思考,宦情的淡薄与诗稿的删改,反映出诗人在官场中对人际关系的冷漠与对自我表达的重视。“骨若无仙分,何因住此间”一句,深刻地探讨了诗人存在的意义,质疑自己在世俗中的位置。这种对生命的思考与对自然的向往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诗的深邃意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近来闲过日:诗人最近过着悠闲的日子,暗示他有时间思考和写作。
  2. 幽事颇相关:这些幽静的事情与他有着密切的联系,表达了他对内心世界的关注。
  3. 远树开晴书: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远处的树木和阅读的书本相得益彰,展现了自然与知识的和谐。
  4. 归云当晚山:归来的云彩映衬着晚山,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
  5. 宦情随处薄:身为官员,感情在不同场合中显得淡薄,反映出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失望。
  6. 诗稿逐时删:随着时间流逝,诗人的作品也在不断修改,显示出他对自我表达的追求。
  7. 骨若无仙分:如果没有与神仙的缘分,诗人质疑自己为何在此处栖息,反映了他对生活意义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远树”与“晴书”相结合,暗示知识与自然的联系。
  • 对仗:如“宦情随处薄,诗稿逐时删”,形成了对比和呼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对官场生活的失落感,以及对自我存在意义的深刻反思。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传达出对知识与内心世界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命与知识的生长。
  • :代表智慧和内心的追求。
  • :寓意变化与无常,反映人生的短暂。
  • :象征稳重与深远的意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宦情随处薄”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什么看法? A. 愉快
    B. 失望
    C. 满足
    D. 忍耐

  2. “骨若无仙分”句中,“仙分”指的是什么? A. 读书的缘分
    B. 与神仙的缘分
    C. 官场的关系
    D. 生活的友情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秋夕》杜甫

诗词对比:

  • 王琮《读书楼作》李白《静夜思》:二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的思考,但王琮更强调对官场生活的反思,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