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山十咏·石桥
作者: 姚勉 〔宋代〕
石梁平砥似,池水明镜如。
晚凉散步稳,凭栏此观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场景:平坦的石桥如同一块磨光的砥石,池水清澈如明镜。傍晚的凉风让散步变得轻松稳妥,站在栏杆旁边,可以悠闲地观赏水中的鱼。
注释:
- 石梁:石制的桥梁。
- 平砥:平坦的磨石,形容桥面光滑平整。
- 池水:池塘中的水。
- 明镜如:像明亮的镜子一样,形容水面清澈。
- 晚凉:傍晚时分的凉爽。
- 散步稳:指在凉风中散步感觉稳妥舒适。
- 凭栏:倚靠在栏杆上。
- 观鱼:观察水中的鱼。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具体典故,但“明镜”常用于形容水面清澈的意象,与古代文人墨客对水景的描绘相呼应,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勉,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描写山水及自然景色,风格清新脱俗,常以细腻的观察展现自然之美。
创作背景:
《感山十咏》是姚勉的代表作之一,此诗写于对山水自然的深刻体验中,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及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石桥》以其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傍晚时分宁静的自然美。开头两句通过描绘石桥和池水的景象,构建出一种和谐的自然画面。石桥平坦如砥,池水清澈如镜,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强调了自然之美的真实与静谧。接下来的两句则描绘了晚凉时分的散步情景,展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整体上,诗歌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的活动,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诗人心境的写照。晚凉的轻风、平静的水面、悠闲的观鱼,所有这些元素交织在一起,传达出一种宁静、舒适的生活情境。姚勉以清新简练的风格,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使得这首诗在平淡中透出无限的情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石梁平砥似:将石桥比作磨石,强调其平滑与坚固。
- 池水明镜如:池水清澈,像明镜一样,突显了自然的透明与纯净。
- 晚凉散步稳:傍晚的凉风带来舒适的感觉,散步时显得稳妥。
- 凭栏此观鱼:倚靠栏杆,悠闲地观赏水中的鱼,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石桥和池水与砥石和明镜相提并论,增加了诗句的形象性。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之间形成对称,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自然之美与人心的宁静。诗人通过对石桥、池水和散步的描述,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表达了对生活中的简单幸福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桥:象征坚固与稳重,体现自然与人造的结合。
- 池水:象征清澈与宁静,反映自然的纯洁。
- 晚凉:象征舒适的环境,带来放松与宁静的心情。
- 观鱼:象征悠闲与自在,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石桥的形容词是:
A. 光滑
B. 坚固
C. 平坦
D. 漂亮 -
诗中“晚凉”的意思是:
A. 早晨的冷风
B. 傍晚的凉爽
C. 夏天的热风
D. 冬天的寒风 -
诗人是在什么时间散步的?
A. 早晨
B. 中午
C. 傍晚
D. 深夜
答案:
- C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 李白的《静夜思》:虽主题不同,但同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与思考。
诗词对比:
- 《石桥》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均描绘自然风光,但《石桥》更侧重于平和的生活状态,而《山居秋暝》则强调山水的壮丽与诗人的孤寂。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姚勉诗文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