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饯万安赞府兄长之官》

时间: 2025-02-04 15:35:17

天下如今怕县滩,庐陵见说县尤难。

抉搜隐匿啧豪户,迟钝催科怒上官。

革弊有方须是渐,卹民到底莫如宽。

万家壮邑虽烦剧,邑相能贤尽易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饯万安赞府兄长之官
姚勉 〔宋代〕

天下如今怕县滩,
庐陵见说县尤难。
抉搜隐匿啧豪户,
迟钝催科怒上官。
革弊有方须是渐,
卹民到底莫如宽。
万家壮邑虽烦剧,
邑相能贤尽易安。

白话文翻译

如今的天下,大家都怕县里的官吏,
庐陵地区听说县里的情况更是艰难。
追查隐蔽的豪门,
迟钝地催促征税让上级生气。
改革弊政必须循序渐进,
安抚百姓最终还是宽容比较好。
万家大邑虽然烦琐而艰难,
但只要县令贤能,安定就容易实现。

注释

  • 县滩:指县里的官吏或官府,带有负面含义。
  • 庐陵:古地名,现今为江西省的一个地区。
  • 抉搜:深入查找、调查的意思。
  • :叹息声,表示不满。
  • 催科:催促征收赋税。
  • 革弊:改革旧的弊端。
  • 卹民:安抚百姓。
  • 邑相:县令,地方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勉,宋代诗人,生平不详,诗歌多以抒发对社会民生的关切而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富有现实意义。

创作背景

《奉饯万安赞府兄长之官》创作于宋代,正值地方官员施政的时期。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县官治理民生的期待与劝诫,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官员的要求和百姓的苦楚。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当时地方官员治理的困境和对百姓的影响。诗的开头用“天下如今怕县滩”直接切入主题,表达了民众对县官的不满和恐惧,显示出社会的紧张氛围。接着提到庐陵的情况更为艰难,强调了地方治理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抉搜隐匿啧豪户”一句,展现了官员在查处豪门时的无奈与困难,反映出当时社会阶层间的矛盾。而“迟钝催科怒上官”则揭示了官员在征税过程中与上级关系的紧张,折射出官场的复杂与腐败。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革弊有方须是渐”和“卹民到底莫如宽”,强调改革需要耐心和宽容,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的智慧与人文关怀。最后一句“万家壮邑虽烦剧,邑相能贤尽易安”则表达了对贤能官员的期盼,认为只要县令能够施行仁政,地方就能安定。

整首诗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既有对官民关系的反思,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展示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天下如今怕县滩:如今的天下,人人对县里的官吏惧怕。
  2. 庐陵见说县尤难:庐陵地区的县情更是艰难。
  3. 抉搜隐匿啧豪户:查找隐蔽的豪门让人叹息。
  4. 迟钝催科怒上官:催征赋税让上级官员感到愤怒。
  5. 革弊有方须是渐:改革旧的弊端需要循序渐进。
  6. 卹民到底莫如宽:安抚百姓终究还是宽容比较好。
  7. 万家壮邑虽烦剧:万家大邑虽然繁琐而艰难。
  8. 邑相能贤尽易安:只要县令贤能,安定就容易实现。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抉搜隐匿”和“迟钝催科”,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县滩”来比喻地方官员的权威与影响,形象生动。
  • 反复:多次提到“县”字,强调地方治理的重要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地方治理的深刻反思与对贤能官员的期待。诗人通过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描写,呼吁改革与宽容,体现了对百姓生活的关心和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县滩:象征地方权力,代表着官民关系的紧张。
  • 豪户:象征社会不公,富人对底层百姓的压迫。
  • 万家壮邑:代表着民众的生活状态,反映社会的繁荣与困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庐陵”指的是哪个地区?

    • A. 江西
    • B. 浙江
    • C. 安徽
    • D. 广东
  2. “革弊有方须是渐”的意思是?

    • A. 改革要迅速
    • B. 改革需要循序渐进
    • C. 不需要改革
    • D. 改革无所谓
  3. 诗中提到“邑相能贤尽易安”意指什么?

    • A. 官员无能
    • B. 只要县令贤能,地方便可安定
    • C. 民众生活艰难
    • D. 政府政策无效

答案

  1. A. 江西
  2. B. 改革需要循序渐进
  3. B. 只要县令贤能,地方便可安定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春望》——杜甫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登高》与《奉饯万安赞府兄长之官》均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的关切,但《登高》更多地表达了个人的忧国忧民情怀,而《奉饯万安赞府兄长之官》则侧重于对地方治理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