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时间: 2025-01-11 07:56:15

霞明烟细还如旧。

只觉桃花瘦。

有风无雨过清明。

惯了天涯不惯杜鹃声。

玲珑格子炉香袅。

只共梨花笑。

倘教吹笛影儿双。

多谢四更山月照幽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虞美人
作者:谭献 〔清代〕
霞明烟细还如旧。只觉桃花瘦。
有风无雨过清明。惯了天涯不惯杜鹃声。
玲珑格子炉香袅。只共梨花笑。
倘教吹笛影儿双。多谢四更山月照幽窗。

白话文翻译

霞光明媚,烟雾轻细,依然如昔。只是感觉桃花有些瘦弱。
春天已经过去,有风却无雨,经历了许多天涯的旅途,却不习惯听杜鹃的鸣叫。
玲珑的格子炉上,香烟袅袅,只有梨花在笑。
如果能让笛声伴着影子双双而舞,多谢四更时分的山月照耀幽静的窗前。

注释

  • :指晨曦或晚霞,象征美好。
  • 桃花瘦:桃花的凋零,暗示春天的逝去与生命的脆弱。
  • 清明:指清明节,春天的节气,象征着自然的生机与人们的祭祀活动。
  • 杜鹃声:杜鹃鸟春季鸣叫,常常与离别与思乡之情相联系。
  • 玲珑格子炉:形容炉子的精致,暗示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 四更山月:四更指的是夜深时分,山中明月照耀,增添了诗的幽静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谭献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文风著称。生于动荡的历史时期,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变迁时期,诗人借助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表达对流逝岁月的感慨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虞美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眷恋与对生活的感慨。开篇的“霞明烟细还如旧”,勾勒出一幅宁静的春日画面,展现出一种温柔的怀旧情绪。接下来的“只觉桃花瘦”则将这种美好转化为一种对生命脆弱的感悟,桃花的凋零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易逝。

“有风无雨过清明”一句,进一步加深了诗中的孤独感与思乡情绪。在经历了天涯的旅途后,诗人对杜鹃声的陌生感,反映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归属感的渴求。接着“玲珑格子炉香袅”展示了诗人的生活情趣,仿佛在描绘一个恬静的居所,炉香袅袅,增添了生活的雅致。

最后的“倘教吹笛影儿双”表达了对美好情感的渴望和对爱侣的思念,山月照幽窗,营造出一种浪漫而又孤独的氛围。这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象为背景,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霞明烟细还如旧”:描绘春日的美好景象,令人怀念。
  2. “只觉桃花瘦”:感慨桃花的凋零,暗含生命的脆弱。
  3. “有风无雨过清明”:清明节后,春天的气息依然存在,却感到一丝凉意。
  4. “惯了天涯不惯杜鹃声”:经历了远方的游历,却对故乡的声音感到陌生。
  5. “玲珑格子炉香袅”:描绘居所的雅致,营造温馨的氛围。
  6. “只共梨花笑”:梨花的笑意象征着生命的欢愉。
  7. “倘教吹笛影儿双”:渴望与爱人共享欢乐。
  8. “多谢四更山月照幽窗”:感恩夜晚的宁静与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桃花的瘦弱比喻生命的易逝。
  • 拟人:梨花的笑,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有风无雨”与“倘教吹笛”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眷恋、对生命脆弱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情感的渴望,反映了深沉的思乡情怀和对爱情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希望与美好。
  • 桃花:象征青春与生命的短暂。
  • 杜鹃:象征离别与思乡。
  • 炉香:象征文人生活的雅致与情趣。
  • :象征宁静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有风无雨”代表什么? a) 春天的气息
    b) 离别的伤感
    c) 生活的无常

  2. “玲珑格子炉香袅”中的“玲珑”形容什么? a) 炉子的精致
    b) 香气的浓烈
    c) 窗子的美丽

  3. 诗人对杜鹃声的感受是怎样的? a) 熟悉的
    b) 陌生的
    c) 喜爱的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反映了类似的情感与生活哲学。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词对比

  • 比较谭献的《虞美人》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两者都表达了对往昔的思念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但李白的作品更为豪放,而谭献则更显细腻与婉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李清照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