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一百二十首 其六十九》
时间: 2025-01-11 17:50: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释迦老子,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幻化空身即法身,个中无染亦无尘。
拈匙把箸如明了,扫地烧香不倩人。
白话文翻译:
所有有形的事物,犹如梦幻与泡影;就像露水和闪电,应该如此看待。
释迦和老子,只知道这一方面,而不知道更深的道理。
幻化的空身就是法身,里面既没有污垢也没有尘埃。
提着勺子和筷子如同领悟,打扫和烧香不需要依赖他人。
注释:
- 有为法:指一切因缘和合而生的事物。
- 如梦幻泡影:比喻事物的虚幻和无常。
- 释迦: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
- 老子:道家创始人,代表道教思想。
- 法身:佛教用语,指真实的自性。
- 无染无尘:指心境清净,没有外界的污染。
- 拈匙把箸:指日常生活的行为。
- 不倩人:不依赖他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怀深,宋代高僧,擅长禅宗诗词,崇尚简单而深刻的思想,作品常反映其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宋代,社会动荡,心灵追求真理和宁静的愿望促使作者深入探索佛教与道教思想,试图揭示生命的本质。
诗歌鉴赏:
《偈一百二十首 其六十九》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诗中提到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揭示了物质世界的虚幻,强调了佛教的无常观念。诗人呼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觉悟,理解世界的本质,摒弃对表象的执着。通过对释迦与老子的对比,诗人指出即使是伟大的思想家也可能只理解了表面,而未能深入其内涵。这种自省的态度在诗中得以体现,传达出一种超然和清明的生活智慧。
诗中“幻化空身即法身,个中无染亦无尘”进一步阐述了内心的清净与真实自我的关系,表达了对物质和精神的超越。最后两句“拈匙把箸如明了,扫地烧香不倩人”则将佛教教义与日常生活结合,强调内心的觉悟与自我修行的重要性。这首诗不仅是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也是对如何在纷扰的生活中保持内心宁静的指引。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所有的事物都是因缘而生,如同梦境和泡影般虚无。
-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就像露水和闪电一样短暂与瞬息,应该这样看待它们。
- 释迦老子,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释迦和老子可能只理解了一个方面,而未能领悟到更深的意义。
- 幻化空身即法身,个中无染亦无尘:本质上,虚幻的身体就是法身,内在毫无污垢和尘埃。
- 拈匙把箸如明了,扫地烧香不倩人:做日常事物时如同明白道理,不需要依赖他人。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梦幻泡影”比喻世事的无常。
- 对仗:如“如露亦如电”,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用日常活动象征内心的觉悟和修行。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生活的短暂与无常,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内心的清净与觉悟,不被外物所累,追求真实的自我和深层的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梦幻:象征虚幻和无常。
- 泡影:代表一切事物的短暂性。
- 法身:体现真实的自我与本性。
- 拈匙把箸:日常生活的行为,象征觉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一切有为法”是什么意思?
- A. 真实的存在
- B. 虚幻的事物
- C. 永恒的真理
- D. 具体的情况
-
“幻化空身即法身”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 A. 身体是虚幻的
- B. 真实的自我是空的
- C. 法身是有形的
- D. 生活是无意义的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心经》:探讨空性与无常的经典佛教经文。
- 《道德经》:老子的哲学思想,与本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词对比:
- 释怀深与王阳明:两者在哲学上均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我觉悟,但释怀深更注重佛教的空性思想,而王阳明则强调知行合一。
参考资料:
- 《佛教哲学入门》
- 《道家思想与生活智慧》
- 《宋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