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线春从地脉回,工夫先是到江梅。
雪边竟觉丰标别,曾向玉堂堂上开。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气息从大地的脉络中回归,最早到来的花是江边的梅花。
在雪的边缘,竟然感觉到梅花的独特风姿,曾经在玉堂之上绽放。
注释
- 一线:指细微的、微弱的。
- 春从地脉回:春天的气息从地下的脉络中逐渐回归,形象地描绘春天的来临。
- 工夫先:工夫在这里指的是时间或时机。
- 江梅:江边的梅花,特指生长在江边的梅树。
- 丰标别:丰标,即丰姿,别有一番风味。
- 玉堂:指华贵的厅堂,古代指达官贵人的住所。
典故解析
“玉堂”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形容达官显贵的住所,多用于描绘繁华与雅致的场景。梅花自古以来就是高洁的象征,尤其是江梅,因其生长环境而显得更加清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曾伯,宋代诗人,字宗道,号曾伯,晚号李云。李曾伯以诗文见长,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邃思考,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季,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与对江梅的赞美,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美的崇尚与追求。
诗歌鉴赏
此诗以“春”和“梅”为主要意象,在春天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梅花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开篇的“一线春从地脉回”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来临,仿佛春气从地下悄然涌出,充满了生动的气息。接着“工夫先是到江梅”,指出梅花是春天最早的使者,表现了梅花的坚韧与不屈。
在“雪边竟觉丰标别”一句中,诗人通过雪来襟的对比,突显了江梅的独特风姿。雪的洁白与梅花的色彩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梅花在寒冬中的坚强与美丽。“曾向玉堂堂上开”则将梅花的高贵与优雅与华丽的环境相结合,表现出梅花不仅美丽,更有其独特的身份地位。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独特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春天与梅花的热爱,传达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线春从地脉回”:春天的气息细微而渐渐从地面上回归。
- “工夫先是到江梅”:梅花最早盛开的时间是春天的开始,在江边显得尤为突出。
- “雪边竟觉丰标别”:在雪的边缘,梅花的风姿显得特别鲜明。
- “曾向玉堂堂上开”:梅花曾在华丽的厅堂中绽放,表现出其高贵的气质。
修辞手法:
- 比喻:春天被比喻为从地脉中返回的气息,形象生动。
- 对仗:诗句之间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与江梅的美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命力的赞美,体现了诗人清新脱俗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象征生命与希望的重新开始。
- 江梅:代表着坚韧与优雅。
- 雪:象征寒冷与纯洁,形成与梅花的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一线春从地脉回”中的“一线”指的是: A. 一条线
B. 微弱的春意
C. 一条水流
D. 一条道路 -
诗中“工夫先是到江梅”中的“工夫”指的是: A. 努力
B. 时间
C. 智慧
D. 技巧 -
在诗中,雪与梅花的关系是: A. 对比
B. 相同
C. 反义
D. 无关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中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其情感更显沉重,常带有时局动荡的背景。
- 李白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则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生活的热爱,情感更加奔放与洒脱。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曾伯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