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夏而有秋意》

时间: 2025-01-11 10:18:20

才过清如候,凄然感旅怀。

新蛩吟古砌,落叶满前阶。

榴火春仍驻,槐屯午自佳。

凭诗记风土,归以语朋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才过清如候,凄然感旅怀。
新蛩吟古砌,落叶满前阶。
榴火春仍驻,槐屯午自佳。
凭诗记风土,归以语朋侪。

白话文翻译:

刚过了清明时节,心中感到一丝凄凉,旅行的思绪油然而生。
新蝉在古老的石阶上鸣叫,落叶已经满布在我面前的台阶上。
虽然春天的榴花依旧盛开,但槐树在正午的阳光下显得格外美好。
我凭着这首诗来记录这片风土人情,等回去后便与朋友们分享。

注释:

  • 清如候:指的是清明节,气候清爽。
  • 凄然:形容心情悲凉、感伤。
  • 新蛩:新鸣的蝉,象征夏天的来临。
  • 古砌:古老的石阶,传达出一种历史感。
  • 榴火:指石榴花,象征着春天的美好。
  • 槐屯:槐树,夏日的盛景。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清明”是中国传统节日,通常在春季,代表着春天开始向夏天过渡。同时,榴火和槐屯则分别代表了春夏之交的美丽景象,充满了自然的气息与生命的活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君长,号太白,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常融合个人情感与自然风光。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可能是在春夏交替的时节,诗人外出游历,感受到了时节变化带来的心理波动,因而抒发对生活的感慨与对自然景色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夏交替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伤与思考。首句“才过清如候”,直接点明时节,给人一种时光流逝的感受。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新蛩的鸣叫和落叶的景象,展现出生命的流转与自然的轮回。虽然春天的榴火依旧盛开,但在诗人眼中,槐树的美好却更显得珍贵,暗示着他对夏天的期待与珍惜。

整首诗语言清丽,意象生动,透过自然景色的变化反映出诗人内心世界的细腻与丰富。诗人不仅仅是在记录风景,更是在记录情感,展现出一种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才过清如候:提到清明,暗示时间的流逝。
  2. 凄然感旅怀: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3. 新蛩吟古砌:新蝉鸣叫,营造出夏天的气氛。
  4. 落叶满前阶: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替。
  5. 榴火春仍驻:尽管春天的美好依旧存在。
  6. 槐屯午自佳:槐树在正午的阳光下显得尤为美丽。
  7. 凭诗记风土:用诗歌记录下这片土地的风土人情。
  8. 归以语朋侪:期待与朋友分享这些感受。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新蛩吟古砌”与“落叶满前阶”,形成对称。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如“蛩吟”与“感旅怀”。
  • 比喻:用“榴火”比喻春天的生机。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传达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自然美的欣赏,以及对朋友间分享情感的渴望,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

意象分析:

  • 清明:象征春天的结束与夏天的开始。
  • 新蛩:象征生命力与季节的变迁。
  • 落叶:暗示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榴火:代表生命的绚丽与激情。
  • 槐屯:象征安静与宁谧的夏日午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清如候”指的是哪个节日?

    • A) 端午节
    • B) 清明节
    • C) 中秋节
  2. “新蛩”指的是什么动物?

    • A) 蝉
    • B) 蛐蛐
    • C) 黄鹂
  3. 诗中提到的“榴火”代表了什么?

    • A) 春天的石榴花
    • B) 夏天的槐花
    • C) 秋天的菊花

答案:

  1. B) 清明节
  2. A) 蝉
  3. A) 春天的石榴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写春天的景象与个人情感。
  • 王维的《鹿柴》:通过山水景色抒发个人情感。

诗词对比:

  • 李曾伯的《首夏而有秋意》与温庭筠的《更漏子》在描写自然景色时,都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但前者更注重时节变化带来的感受,后者则更侧重于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李曾伯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