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听词(古之镜听,犹今之瓢卦也)》

时间: 2025-01-24 17:26:57

匣中取镜辞灶王,罗衣掩尽明月光。

昔时长著照容色,

今夜潜将听消息。

门前地黑人来稀,无人错道朝夕归。

更深弱体冷如铁,绣带菱花怀里热。

铜片铜片如有灵,

愿照得见行人千里形。

意思解释

镜听词(古之镜听,犹今之瓢卦也)

原文展示

匣中取镜辞灶王,
罗衣掩尽明月光。
昔时长著照容色,
今夜潜将听消息。
门前地黑人来稀,
无人错道朝夕归。
更深弱体冷如铁,
绣带菱花怀里热。
铜片铜片如有灵,
愿照得见行人千里形。

白话文翻译

从匣子里取出镜子,向灶王告别,
华丽的衣服遮住了明月的光辉。
往日镜子常常照耀我的容颜,
今夜却默默地想要传递消息。
门前冷冷清清,黑影来得稀少,
没有人误入通往朝夕的归途。
夜深人静,我的身体冷得像铁,
怀里的绣带和菱花却热得很。
铜镜若有灵性,
愿能照见远方行人的身影。

注释

  • :指盛放镜子的盒子。
  • 灶王:家中灶神,掌管家庭的火灶,通常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日祭祀。
  • 罗衣:指轻薄华美的衣服。
  • :隐秘、暗中。
  • 冷如铁:形容夜晚的寒冷。
  • 绣带:用来装饰衣物的绣带。
  • 铜片:指铜镜,有照人的功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廓,唐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闻名。他的诗歌多描绘生活场景及情感,具有较强的个性特征。

创作背景

《镜听词》创作于唐代,当时社会繁荣,文人墨客纷纷追求艺术表现,诗歌成为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形式。此诗通过镜子引发的思考,表达了对远方人的思念和自身孤寂的感受。

诗歌鉴赏

《镜听词》是一首情感细腻的诗,诗人通过镜子的象征,构建了一个思乡、期待和孤独交织的情境。开篇通过取镜告别灶王,暗示着对家中的依恋和对生活的沉思。明月之光和华丽的衣服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即将离别的氛围。

接下来的几句诗描绘了夜晚的静谧和冷清,门前的黑影稀少,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尤其是“无人错道朝夕归”,更显出一种孤独的情绪。诗人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思念,冷如铁的身体与怀中热烈的绣带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最后两句,铜镜的灵性象征着诗人对未来与希望的渴望,愿镜子能够照见远方行人的身影,传达出一种对人际关系的期待与温暖。整首诗在细腻的描绘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展现了唐代诗人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匣中取镜辞灶王:从镜匣中取出镜子,向灶神告别,显示对生活的依恋。
  2. 罗衣掩尽明月光:华美的衣服遮住了月光,暗示外表的华丽掩盖了内心的孤独。
  3. 昔时长著照容色:过去镜子常常照映我的容颜,回忆过去的美好。
  4. 今夜潜将听消息:今夜静静地想要传递某种信息,暗示对某人的思念。
  5. 门前地黑人来稀:门前冷冷清清,黑影很少,描绘出孤独的环境。
  6. 无人错道朝夕归:没有人误入归途,强化孤寂感。
  7. 更深弱体冷如铁:夜深时感到身体冷如铁,表现内心的寒冷。
  8. 绣带菱花怀里热:怀里的绣带却是温暖的,形成对比。
  9. 铜片铜片如有灵:铜镜似乎有灵性,愿意照见远方行人的影像。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身体的冷比作铁,表现孤独的感觉。
  • 对仗:如“门前地黑人来稀,无人错道朝夕归”,增强诗的韵律感和结构美。
  • 拟人:赋予铜片灵性,体现诗人对人际关系的渴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镜子的象征,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对远方人的思念以及对孤独的感受,展现出唐代诗人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镜子:象征自我反思和对往昔的追忆。
  • 明月:代表美好与希望。
  • 灶王:象征家庭与温暖。
  • 绣带:象征着内心的热情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灶王”是指什么? a) 灶神
    b) 月亮
    c) 镜子

  2. “门前地黑人来稀”中的“黑影”指的是什么? a) 远方的行人
    b) 夜晚的孤独
    c) 灶王

  3. 诗人希望铜片能够照见什么? a) 自己的容颜
    b) 远方行人的身影
    c) 明月的光辉

答案

  1. a) 灶神
  2. b) 夜晚的孤独
  3. b) 远方行人的身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同样表达孤独与思乡之情。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通过月亮抒发对兄弟的思念。

诗词对比

《镜听词》和李白的《月下独酌》都以夜晚的景象作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但前者更侧重于对远方人的思念,而后者则强调自我与酒的陪伴。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史》
  • 相关研究论文及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