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霜落芦可杀,水归湖渐洲。遵鸿岁栖集,振鹭日优游。邬子兵巡徼,豫章吴地头。兹生凡几过,时序古囊收。
白话文翻译:
霜降后芦苇枯萎,水流归入湖泊形成渐进的洲地。大雁每年都会在这里栖息聚集,白鹭则日日悠闲地游荡。邬子兵巡视边疆,豫章位于吴地的边缘。我这一生中曾多次经过这里,时间的流转就像古老的囊袋一样被收集起来。
注释:
- 霜落芦可杀:霜降后,芦苇因寒冷而枯萎。
- 水归湖渐洲:水流归入湖泊,逐渐形成洲地。
- 遵鸿岁栖集:大雁每年按时栖息聚集。
- 振鹭日优游:白鹭每日悠闲地游荡。
- 邬子兵巡徼:邬子兵巡视边疆。
- 豫章吴地头:豫章位于吴地的边缘。
- 兹生凡几过:我这一生中曾多次经过这里。
- 时序古囊收:时间的流转就像古老的囊袋一样被收集起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子固,号章泉,南宋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此诗可能创作于作者游历江南时,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作者游历江南时,对所见自然景色和历史变迁的感慨之作。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深刻感受。诗中“霜落芦可杀,水归湖渐洲”描绘了秋冬季节的自然变化,而“遵鸿岁栖集,振鹭日优游”则进一步以大雁和白鹭的习性,增添了诗意的生动性。后两句通过对邬子兵和豫章的提及,融入了历史和地理的背景,使得诗歌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更是一种对时间和历史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霜落芦可杀”:描绘了秋冬季节芦苇因霜降而枯萎的景象。
- “水归湖渐洲”:描述了水流归入湖泊,逐渐形成洲地的自然过程。
- “遵鸿岁栖集”:以大雁每年按时栖息聚集的习性,增添了诗意的生动性。
- “振鹭日优游”:通过白鹭每日悠闲地游荡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邬子兵巡徼”:提及邬子兵巡视边疆,融入了历史和地理的背景。
- “豫章吴地头”:指出豫章位于吴地的边缘,增加了诗歌的地理感。
- “兹生凡几过”:表达了作者对多次经过此地的感慨。
- “时序古囊收”:以古老的囊袋比喻时间的流转,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深刻反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时序古囊收”,用古老的囊袋比喻时间的流转。
- 拟人:如“遵鸿岁栖集”,将大雁拟人化,赋予其按时栖息的习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历史地理的融入,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感受和对时间流逝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 霜落芦可杀:秋冬季节的自然变化,象征着生命的凋零。
- 水归湖渐洲:自然界的动态变化,象征着时间的推移。
- 遵鸿岁栖集:大雁的习性,象征着季节的循环。
- 振鹭日优游:白鹭的悠闲,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霜落芦可杀”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象?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
“遵鸿岁栖集”中的“遵鸿”指的是什么? A. 白鹭 B. 大雁 C. 燕子 D. 麻雀
-
诗中提到的“邬子兵巡徼”是指什么? A. 邬子兵巡视边疆 B. 邬子兵在湖边巡逻 C. 邬子兵在洲地驻扎 D. 邬子兵在豫章守卫
答案:
- D. 冬季
- B. 大雁
- A. 邬子兵巡视边疆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王维《山居秋暝》:以山水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与赵蕃《渔门舟中》: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杜甫的诗更多了一份忧国忧民的情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唐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宋诗人的详细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