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皇恩》

时间: 2025-04-28 16:52:03

歌笑见馀妍,情生眄睐。

拥髻扬蛾黛。

多态。

小花深院,漏促离襟将解。

恼人红蜡泪。

啼相对。

芳草唤愁,愁来难奈。

兰叶犹堪向谁采。

小楼妆晚,应念斑骓何在。

碧云长有待。

斜阳外。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皇恩
作者: 贺铸 〔宋代〕

歌笑见馀妍,情生眄睐。
拥髻扬蛾黛。多态。
小花深院,漏促离襟将解。
恼人红蜡泪。啼相对。
芳草唤愁,愁来难奈。
兰叶犹堪向谁采。
小楼妆晚,应念斑骓何在。
碧云长有待。斜阳外。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美好情感的感慨与愁苦的交织。诗人看到美丽的女子,心中产生了爱慕之情。她的发髻和眉妆都显得妩媚动人,令人心醉。小花在深院中盛开,时间流逝催促着离别的愁绪,令人感到烦恼和不安,泪水滑落。芳草的呼唤使得愁苦加深,愁苦又难以排解。兰草的叶子又能向谁去采呢?在小楼的晚妆中,谁又能记得那匹斑骓马呢?在那碧蓝的云层上,仍然有等待的余地,斜阳映照着远方。

注释:

  • 余妍:指剩余的美丽,形容女子动人的姿态。
  • 拥髻:梳理发髻,形容女子打扮。
  • 蛾黛:形容女子的眉毛如蝴蝶般弯曲。
  • 漏促:指时间的流逝,像漏水的钟表一样。
  • 恼人红蜡泪:指红色的泪水,形容愁苦和悲伤。
  • 芳草唤愁:芳草的芳香唤起了愁苦的情感。
  • 斑骓:一种马,指的是斑纹的骏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贺铸(约1052年-1126年),字季真,号秋水,北宋末年著名的词人。他是“婉约派”词风的代表之一,作品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著称。他生活在北宋末年,经历了动荡的社会环境,诗词中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创作背景:

《感皇恩》作于北宋末年,社会动荡、战乱频繁,贺铸在这样的背景下,表达了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与无奈。诗中描绘了爱情的美好与愁苦,表现了在动乱时代中人们对于情感的渴望与无力。

诗歌鉴赏:

这首《感皇恩》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把诗人对爱情和生活的感慨表达得淋漓尽致。开头几句,诗人通过对女子妆容的描绘,展示了她的美丽,感情因而悄然滋生。接着,诗人以“漏促离襟将解”传达了时间的无情与离别的愁绪,这种时光流逝的感叹与对美好事物的留恋,构成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诗中“恼人红蜡泪”一句,令人印象深刻,既表现出对离别的伤感,又暗含了对爱情的无奈和恼怒。此时,绚丽的景色与愁苦的心情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张力。之后的“兰叶犹堪向谁采”则进一步表现出诗人对美好情感的渴望,同时又无可奈何的孤独感,展现了深情的同时也流露出淡淡的忧伤。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逐渐加深,最后以“碧云长有待,斜阳外”收尾,留给读者无尽的遐想与思考,既是对时光的感慨,也暗示着对未来情感的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歌笑见馀妍:开篇即描绘女子的美丽,歌声和笑语交织,显得生动。
  2. 情生眄睐:情感在不经意间萌生,目光交汇便引发思念。
  3. 拥髻扬蛾黛:女子的发髻和眉妆更加突显其魅力,表达对美的赞美。
  4. 小花深院,漏促离襟将解:描绘时光的流逝,象征着即将到来的离别。
  5. 恼人红蜡泪:情绪的宣泄,显现出对离别的痛苦。
  6. 芳草唤愁,愁来难奈:愁苦难以排解,芳草的景象反衬出内心的愁苦。
  7. 兰叶犹堪向谁采:对美好事物的渴望,感叹无人分享的孤独。
  8. 小楼妆晚,应念斑骓何在:在小楼中想起昔日的情景,怀念与遗憾交织。
  9. 碧云长有待,斜阳外:留给读者思考的空间,象征着未来的期盼。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红蜡泪”形象地传达情感的痛苦。
  • 拟人:芳草被赋予呼唤的能力,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在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着对美好情感的执着与对离别的痛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复杂情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无奈的感叹。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余妍:象征着美丽与芬芳,暗示着青春的短暂与珍贵。
  • 兰叶:代表了纯洁与高雅,象征着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
  • 斜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也暗示着对未来的期待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此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A. 快乐
    B. 愁苦
    C. 自豪

  2. 诗中提到的“恼人红蜡泪”指的是什么?
    A. 美人的妆容
    B. 诗人的愁苦
    C. 自然景物

  3. “芳草唤愁”中“芳草”的意象象征着什么?
    A. 生命
    B. 美好事物
    C. 过去的回忆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贺铸的《感皇恩》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但贺铸的作品更侧重于对离别的感伤,而李清照则更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描写,体现了女性在爱情中的柔情与坚韧。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贺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