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孤缸照愁眠,明灭知夜久。
荧荧月落床,摵摵风入牖。
美人怅何许,寤言不相偶。
心寄南征鸿,云汉长回首。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独的夜晚,作者在愁苦中辗转难眠,孤灯微弱,似乎在诉说着漫长的夜。明亮的月光照在床上,轻柔的风透过窗户,带来一丝凉意。此时,作者思念那位美人,却不知她身在何处,梦中无法相聚。心中寄托着对南方鸿雁的思念,仰望星空,无法忘怀。
注释:
- 孤缸:指一个孤独的灯具,象征作者的孤独与寂寞。
- 荧荧:形容月光微弱而闪烁的样子。
- 摵摵:形容风声轻柔细微的样子。
- 怅:忧愁、惆怅。
- 寤言:清醒时的言语。
- 南征鸿:指南飞的大雁,象征着远方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贺铸,字承天,号秋水,宋代词人,擅长词作,尤以婉约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常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著称,反映了个人的情感和时代的背景。
创作背景:这首《拟鲍溶寒宵叹》是在一个孤独的夜晚创作的,表达了对远方美人的思念与孤独,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愁苦和对爱情的追求。
诗歌鉴赏:
《拟鲍溶寒宵叹》是一首充满孤独与思念的诗,展现了贺铸深刻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诗的开头“孤缸照愁眠”就将读者带入一个寂静而又愁苦的夜晚,孤灯下的沉思仿佛在诉说着内心的孤独。接下来的“明灭知夜久”则通过灯光的闪烁暗示了漫长的夜,进一步渲染了诗人无法入眠的苦闷。月光和风声的描写则为这幅孤独的画面增添了几分生动与细腻,月光在床上洒下,风透过窗户轻轻拂动,似乎在与诗人共鸣。
“美人怅何许”一句直接道出诗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美人的渴望与愁苦,而“心寄南征鸿”则通过鸿雁的象征,展现了诗人对于远方的寄托与希望。这种思念的情感不仅仅是对某个人的思念,更是对理想与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云汉长回首”一句,既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也体现了诗人对往事的追忆,给整首诗增添了一种深邃的哲理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孤缸照愁眠:孤独的灯光照亮了愁苦的睡眠,展现了诗人的孤独感。
- 明灭知夜久:灯光的闪烁让我意识到夜晚的漫长,暗示内心的焦虑。
- 荧荧月落床:微弱的月光照在床上,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忧伤的氛围。
- 摵摵风入牖:轻柔的风透过窗户,带来一丝凉意,象征着思念的凉意。
- 美人怅何许:思念的美人不知在何处,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
- 寤言不相偶:醒来时的言语却无法与美人相遇,增添了孤独感。
- 心寄南征鸿:心中寄托着对南方的思念,象征着远方的希望。
- 云汉长回首:仰望星空,长久地回首过去,感慨时间的流逝与思念的深重。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孤缸”比作诗人的孤独,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拟人:风声“摵摵”,赋予风以人的情感,使诗句更具动感。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爱情和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对孤独、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脆弱与敏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缸:象征孤独与寂寞。
- 月光:象征思念与美好。
- 风:象征轻柔与思念的传递。
- 鸿雁:象征远方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用来象征孤独的意象是什么?
- A. 美人
- B. 孤缸
- C. 风
-
诗人对美人的思念表现在哪一句?
- A. 明灭知夜久
- B. 心寄南征鸿
- C. 美人怅何许
-
诗中提到的“南征鸿”象征什么?
- A. 迷失
- B. 远方的思念
- C. 友情
答案:
- B. 孤缸
- C. 美人怅何许
- B. 远方的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温庭筠的《更漏子》
诗词对比:
- 贺铸的《拟鲍溶寒宵叹》和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现了对爱情的深切思念,但贺铸的作品更倾向于孤独感,而李清照则更强调对美好回忆的怀念。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贺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