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皇帝御书松风二字顾苓得之某司香遂揭于斋中 其四》
时间: 2025-01-11 14:24: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烈皇帝御书松风二字顾苓得之某司香遂揭于斋中 其四
奇峰名淑景,御坐正当中。
五粒皆银鬣,双珠倚玉童。
分披九霄露,不是庶人风。
独有华阳洞,天书贮几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山景,作者在其中感受到一种独特的气氛。奇特的山峰名为淑景,就像皇帝坐在中间一样威严。山上五颗如同银鬣的松树,双珠似的白云依偎在玉般的童子旁边。露水轻轻洒落在九天之上,这种气候可不是普通百姓所能享受的。唯独华阳洞中,藏有天书的几卷,暗示着深邃的智慧和文化。
注释
- 奇峰:奇特的山峰,指风景独特的山。
- 淑景:美好的景色,诗中是特指诗人所见的风景。
- 御坐:皇帝的座位,这里比喻高耸的山峰。
- 银鬣:银色的鬃毛,形容松树的绿色叶子在阳光下闪耀的景象。
- 双珠:比喻白云,如同双珠般晶莹剔透。
- 玉童:比喻美丽的儿童,这里暗指山中清澈的泉水或云雾。
- 九霄:指高空,形容气候清新。
- 华阳洞:传说中的洞府,象征着隐秘而深邃的智慧。
- 天书:指古代的经典书籍或智慧,暗指丰富的文化底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景星,明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笔触细腻,情感真挚。顾景星的诗歌风格受到传统文化和自然景色的深刻影响,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复兴并存的时期。作者在斋中所写,表明其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文化的追求,诗中渗透着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烈皇帝御书松风二字顾苓得之某司香遂揭于斋中 其四》展现了顾景星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和对人文精神的高度推崇。诗中“奇峰名淑景”开篇即引出美妙的山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印象,接下来的“御坐正当中”更是将自然与帝王的威严相结合,暗示着自然界的尊贵和不可侵犯。
诗的中段通过描写松树和白云,表达了自然界的和谐美。特别是“银鬣”与“玉童”的比喻,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还反映出诗人对美的独特理解。诗中提及“九霄露”,进一步强调了天空的广袤与清新,表现出一种超然与洒脱的情怀。
结尾的“独有华阳洞,天书贮几通”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华阳洞象征着深邃的智慧与文化,暗示着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文精神的赞美,展现出一种高尚的情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奇峰名淑景:开篇点出奇特的山峰,称之为淑景,设立了整首诗的背景。
- 御坐正当中:比喻山峰的高大与威严,仿佛皇帝坐在中央,彰显自然的主宰地位。
- 五粒皆银鬣:描写松树的叶子如同银色的鬃毛,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的美。
- 双珠倚玉童:将白云比作双珠,玉童则可能指清澈的泉水或迷人的云雾,形成鲜明对比。
- 分披九霄露:展现了高空的清新气候,表现出自然的纯净和无暇。
- 不是庶人风:强调这种美景非普通人所能体会,带有一丝自豪感。
- 独有华阳洞:引入华阳洞,暗示着自然的神秘与文化的积淀。
- 天书贮几通:表示华阳洞中藏有智慧,象征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银鬣”“双珠”,巧妙地将自然元素与人类事物相联系。
- 对仗:整首诗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通过“御坐”来夸大山的崇高地位,增强了诗的气势。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文精神的追求,表现出一种高尚的情操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传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奇峰:象征着自然的壮丽与神秘。
- 银鬣:代表着自然界的美丽与生机。
- 华阳洞:象征着文化的深邃与智慧。
- 天书:暗示着人类对知识的渴求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奇峰”指的是什么?
A. 山峰
B. 河流
C. 城市 -
“双珠”在诗中比喻什么?
A. 星星
B. 白云
C. 花朵 -
“华阳洞”象征着什么?
A. 自然之美
B. 深邃的智慧
C. 人生哲学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 - 王维
- 《望庐山瀑布》 - 李白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顾景星 vs. 王维:两位诗人都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但王维的作品更倾向于禅意,而顾景星则更关注自然的威严与人文精神的结合。
- 顾景星 vs. 李白:李白的诗歌多表现豪放和奔放,而顾景星则更细腻,情感上更显温婉。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研究》 - 作者: 张伟
- 《中国古代山水诗选》 - 编辑: 李明
- 《诗词鉴赏技巧》 - 作者: 王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