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宣州开元寺》

时间: 2025-01-11 01:50:28

松寺曾同一鹤栖,夜深台殿月高低。

何人为倚东楼柱,正是千山雪涨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松寺曾同一鹤栖,夜深台殿月高低。何人为倚东楼柱,正是千山雪涨溪。

白话文翻译:

这座松树环绕的寺庙曾经有一只白鹤栖息。夜深时分,台殿的月光有高有低。是谁在东楼的柱子旁倚靠呢?正是千山的雪水在涨满小溪。

注释:

  • 松寺:指松树环绕的寺庙,寓意清幽。
  • 鹤栖:鹤是一种优雅的鸟,常象征长寿与高洁。
  • 夜深:指夜晚已深,象征宁静的环境。
  • 台殿:寺庙的建筑。
  • 月高低:月亮的高低变化,象征时间的流逝。
  • :依靠、靠着。
  • 东楼柱:东边楼阁的柱子,可能寓意着思念或等待。
  • 千山雪涨溪:形容山上积雪融化,水流涌动,生动描绘了自然景色。

典故解析:

  • :古代文人常用鹤来象征高洁和长寿,出现在许多诗词中。
  • 台殿:寺庙的建筑象征着佛教文化的深厚。
  • 雪涨溪:自然界的变化反映了时光的流逝,寄托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晚唐时期著名诗人,以其婉约的诗风和清新的意境著称。杜牧的诗作常常表现出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结合,且其笔法简练,富有音乐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杜牧游历宣州开元寺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的迷恋和对人生的思考,反映了他在特定环境下的情感体验。

诗歌鉴赏:

《寄题宣州开元寺》是一首描绘山水与人文交融的诗。开头两句通过描写寺庙的松树和夜晚的月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高洁的氛围。诗中的“鹤栖”使人联想到隐士的生活,暗示着诗人对孤独与清雅的向往。接着,诗人通过“何人为倚东楼柱”引出思考,表现出对未知人的关心与对社会的思考,似乎在寻求一种人际的联系。最后一句“正是千山雪涨溪”将自然景观与人情交织,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变化。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思,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松寺曾同一鹤栖:描述了一处清幽的寺庙,曾有白鹤栖息,象征着高洁与宁静。
  2. 夜深台殿月高低:夜深时,月光在台殿上变化,表现出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静谧。
  3. 何人为倚东楼柱:引发思考,访客是谁?可能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或对友人的思念。
  4. 正是千山雪涨溪:自然的景象映射生命的变化,水流象征着时间与生命的流动。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鹤栖”比喻高洁的生活。
  • 拟人:月光的高低变化,赋予了自然以情感。
  • 对仗:诗中“夜深”和“月高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同时流露出一种哲思,反映了对人生、时间流逝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长寿和坚韧。
  2. :象征高洁与孤独。
  3. :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4. :象征纯洁与生命的循环。
  5. :象征生命的流动与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鹤”象征什么? A. 长寿
    B. 富贵
    C. 忧愁
    D. 战斗

  2. 诗人在东楼柱旁思考什么? A. 自然的美
    B. 友人的身影
    C. 酒的醇香
    D. 诗的韵律

  3. “千山雪涨溪”中的“涨”字意为? A. 冲击
    B. 上升
    C. 减少
    D. 倒流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王维的《鹿柴》同样表现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描绘了清幽的环境与内心的宁静。杜牧的诗则更侧重于对人情的思考,两者都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深厚情感,但侧重点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杜牧诗文集》
  3.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