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

时间: 2025-01-25 22:51:03

扰扰复翻翻,黄昏飏冷烟。

毛欺皇后发,声感楚姬弦。

蔓垒盘风下,霜林接翅眠。

只如西旅样,头白岂无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扰扰复翻翻,黄昏飏冷烟。
毛欺皇后发,声感楚姬弦。
蔓垒盘风下,霜林接翅眠。
只如西旅样,头白岂无缘。

白话文翻译:

吵闹声不断,黄昏时分烟雾缭绕。
乌鸦的毛发像是欺凌了皇后的发髻,
它的叫声让人想起楚国的乐声。
树藤盘绕在风中,霜冷的树林中它们安静地栖息。
就像西行的旅人一样,头发花白难道没有缘由?

注释:

字词注释:

  • 扰扰:形容声音嘈杂、不停。
  • 黄昏:日落时分,光线昏暗。
  • :扬起,飞起。
  • 毛欺皇后发:指乌鸦的羽毛像是对皇后头发的戏弄,形象而生动。
  • 楚姬弦:楚国的乐器声,表现出一种悲怆的情感。
  • 蔓垒:藤蔓交错。
  • 接翅眠:鸟类栖息的状态。
  • 西旅:指西行的旅人,暗示人生的旅途。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楚姬”暗指《楚辞》中的人物,常用来表现哀伤与离愁,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樊川,晚唐著名诗人,擅长五言诗和七言诗。他的诗歌风格多样,常表现出对人生、历史、时事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杜牧的晚年,正值唐朝衰落时期,国家动荡让诗人倍感忧虑。他通过描写自然景象与乌鸦,表达对时事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思索。

诗歌鉴赏:

《鸦》这首诗以乌鸦为主线,通过生动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传达出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诗的开头“扰扰复翻翻,黄昏飏冷烟”以动静结合的手法,绘制出黄昏时分的宁静与乌鸦的喧闹,形成鲜明对比,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接下来的“毛欺皇后发,声感楚姬弦”则通过对乌鸦的描写,隐喻了权力的衰败与生活的无奈,乌鸦的叫声引发了对历史悲剧的联想,情感愈发浓烈。

最后两句“只如西旅样,头白岂无缘”将个人的感受与普遍的人生哲理结合,表达了对人生旅途的感慨与对生命短暂的思考。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杜牧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扰扰复翻翻:表现乌鸦的喧闹声,生动描绘出它们活跃的场景。
  2. 黄昏飏冷烟:描写黄昏的情景,烟雾弥漫,增添了一种冷清的氛围。
  3. 毛欺皇后发:通过夸张手法,表现乌鸦的毛发似乎在嘲弄高贵的皇后,反映了权力的脆弱。
  4. 声感楚姬弦:乌鸦的叫声让人联想到楚国的悲歌,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哀伤。
  5. 蔓垒盘风下:描绘自然景象,藤蔓缠绕,给人一种自然的静谧感。
  6. 霜林接翅眠:暗示乌鸦在冷霜覆盖的森林中栖息,象征生命的无常。
  7. 只如西旅样:将乌鸦与西行的旅人相提并论,暗示人生的旅途。
  8. 头白岂无缘:反思人生,头发花白必定有其原因,表达人生的哲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乌鸦的毛比作皇后的发,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
  • 拟人:赋予乌鸦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表达的深度。
  • 对仗: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乌鸦的描写,反映了对时事的感慨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和历史变迁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乌鸦:象征着无常与生命的脆弱。
  • 黄昏: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尽头。
  • 霜林:象征着寒冷与孤独,暗示生命的脆弱与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扰扰复翻翻”表现的是乌鸦的什么特征?
    A. 美丽 B. 吵闹 C. 温柔

  2. “声感楚姬弦”中的“楚姬”指的是哪个文化背景?
    A. 魏国 B. 楚国 C. 汉朝

  3.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A. 太阳 B. 乌鸦 C. 花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比较杜牧的《鸦》和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两者都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但杜牧更为沉郁,白居易则偏向于生机与希望的描写。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牧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