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唐州李玭尚书》
时间: 2025-01-11 01:31: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累代功勋照世光,奚胡闻道死心降。
书功笔秃三千管,领节门排十六双。
先揖耿弇声寂寂,今看黄霸事摐摐。
时人欲识胸襟否,彭蠡秋连万里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李玭尚书的赞美和对功勋的敬仰。诗中提到,历代的功勋如同光辉照耀着世间,奚胡听闻大道后心甘情愿地降服于此。书写功勋的笔毫已磨损了三千支,领着节杖的门前排列着十六双鞋子。曾经对耿弇的敬意如同寂静的问候,今天再看黄霸的事迹则显得格外响亮。时人若想了解一个人的胸襟,何不在彭蠡的秋日,纵横万里江水之上。
注释:
- 奚胡:指的是奚、胡二族,在历史上有屈服于中原王朝的事迹。
- 书功:指书写的功绩。
- 笔秃:笔的毛已磨损,暗指书写的辛苦。
- 领节门:古代官员的标志,表示官位和权力。
- 耿弇:指古代名将耿弇,因其声名显赫,诗人以其名开头。
- 黄霸:指的是东汉的黄霸,以其政绩闻名。
- 彭蠡:指的是彭蠡湖,象征着辽阔的江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樵夫,晚唐著名诗人,擅长五言绝句和律诗。他的作品风格清新流畅,意境深远,常常融入个人情感和历史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杜牧晚年,时值社会动荡,诗人感慨历史功勋与个人胸襟的关系,以李玭尚书的事迹为引,表达对忠臣和历史的思考。
诗歌鉴赏:
杜牧的《寄唐州李玭尚书》以其严谨的结构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历史的厚重感和对功勋人物的崇敬。诗的开头便用“累代功勋照世光”一句,表明了功勋的传承和对后世的影响。接着,诗人提到奚胡的降服,暗示着对真理和道德的追求。通过对书写功绩的描述,诗人表达了知识和文化的重要性,笔毫磨损则隐喻着书写历史的艰辛。
在中间部分,杜牧通过“先揖耿弇声寂寂,今看黄霸事摐摐”,展示了历史人物的影响力,耿弇与黄霸是两位历史名将,前者的沉寂与后者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历史的变迁与人心的不同。
最后,诗人以“时人欲识胸襟否,彭蠡秋连万里江”收束,强调了对个人胸襟的探讨,彭蠡的秋水象征着广阔的胸怀和深邃的思想。整首诗在赞美功勋的同时,也引发了对个人理想与历史意义的深思,是一篇充满哲理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累代功勋照世光:历史上积累的功勋如同光辉,照耀着世人。
- 奚胡闻道死心降:奚、胡二族听闻大道后心甘情愿地归顺。
- 书功笔秃三千管:书写功绩的笔已经磨损了三千支,暗示书写的艰辛和重要性。
- 领节门排十六双:以节杖为象征,表达官员的威严与地位。
- 先揖耿弇声寂寂:曾经对耿弇的敬意如同无声的问候。
- 今看黄霸事摐摐:如今再看黄霸的事迹则显得格外响亮。
- 时人欲识胸襟否:如果当代人想知道一个人的胸怀和情怀。
- 彭蠡秋连万里江:何不在彭蠡的秋日,纵横万里江水之上,去感受那种广阔。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书功笔秃三千管,领节门排十六双”,对称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将功勋比作光辉,寓意深远。
- 象征:彭蠡的秋水象征着宽广的胸怀与深厚的思想。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历史功勋的敬仰,同时引发对个人胸襟的思考,展现了杜牧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与个人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功勋:象征着历史的积累和传承。
- 笔秃:隐喻文化的传承与书写的艰辛。
- 节杖:象征官位和权力。
- 彭蠡:象征着辽阔的胸怀与深邃的思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奚胡”指的是哪个民族的降服?
- A. 汉族
- B. 奚、胡二族
- C. 藏族
-
诗人用“书功笔秃”来形容什么?
- A. 书写的成功
- B. 书写的艰辛
- C. 书法的艺术
-
“彭蠡秋连万里江”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自然的美丽
- B. 广阔的胸怀与深邃的思想
- C. 历史的变迁
答案:
- B. 奚、胡二族
- B. 书写的艰辛
- B. 广阔的胸怀与深邃的思想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可以将杜牧的《寄唐州李玭尚书》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前者侧重于历史的功勋与个人胸怀,后者则更侧重于豪放与人生的短暂,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牧诗集》
- 《唐代诗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