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待子聿归》
时间: 2025-01-27 03:24: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晨起待子聿归
老人盥栉罢,坐待汝晨省
忽思隔重关,怀抱增耿耿。
小雨暗北窗,谁与慰凄冷?
卷书默袖手,奈此清昼永!
悬知河桥下,亦已唤舴艋。
长路归当饥,呼童具汤饼。
白话文翻译:
晨起时我等待你归来,
老人已经梳洗完毕,坐在这里等待你早晨的问候。
不禁想到你在重重关隘之外,心中思念愈加浓烈。
小雨纷纷,窗外昏暗,谁来慰藉我这凄冷的心情?
卷起书卷,手中无所事事,面对这漫长清晨感到无奈。
我知道河桥之下,船只已经开始呼唤。
漫漫长路归来时我必定饥饿,请小童准备汤饼。
注释:
- 盥栉:洗漱和梳理的意思。「盥」为洗,「栉」为梳。
- 晨省:早晨的问候或探望。
- 重关:形容距离遥远,隔着多重关隘。
- 耿耿:形容心中思念的情感强烈而清晰。
- 舴艋:小船,通常指轻便的船只。
- 汤饼:汤和饼的组合,指温暖的食物。
典故解析:
诗中所提到的“河桥”与“舴艋”,可以看作是对归家的希望与期待的象征。古代诗人常以水路为归途,表现对亲人或友人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晚号“放翁”。他的一生经历了国家的沦亡与复兴,充满了对国家、家庭的深切思考与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他对儿子归来的期待。诗中流露出对亲情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反映了陆游作为父亲的深切情感。
诗歌鉴赏:
《晨起待子聿归》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古诗,展现了陆游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无奈。诗的开头,通过“老人盥栉罢,坐待汝晨省”的描写,勾勒出一幅温馨却又略显孤独的画面。老人已梳洗完毕,静静地等待着子女的归来,这种等待似乎充满了浓厚的期待与无奈。
随后的“忽思隔重关,怀抱增耿耿”,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思念的深沉。重重关卡隔绝了亲情的联系,让人心中愈加思念,情感愈加浓烈。接下来的“小雨暗北窗,谁与慰凄冷?”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助,窗外的细雨与室内的寒冷相呼应,增强了情感的渲染。
诗的后半部分“卷书默袖手,奈此清昼永”,表现出一种无所事事的无奈感,漫长的清晨让人感到时间的缓慢与沉重。最后一句“长路归当饥,呼童具汤饼”,则是对归来时温暖食物的期待,既是对儿子的期盼,也是对生活的希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意象,表达了陆游对亲人的思念、对生活的感叹,展现了一个老人在晨曦中孤独等待的深切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老人盥栉罢:老人已完成早晨的洗漱,显示出一种生活的仪式感。
- 坐待汝晨省:他在等待子女的问候,突显出对家庭的期待。
- 忽思隔重关:内心不由自主地想到远方的孩子,表达了思念之情。
- 怀抱增耿耿:思念愈加深切,情感愈加浓烈。
- 小雨暗北窗:窗外的细雨使人心情愈加沉重,环境影响情感表达。
- 谁与慰凄冷:在这孤独的环境中,渴望有人来安慰自己。
- 卷书默袖手:无所事事的等待,表现出内心的无奈与空虚。
- 奈此清昼永:漫长的清晨让人感到无尽的等待。
- 悬知河桥下:暗示着远方的归途,可能有船在等待。
- 亦已唤舴艋:希望能够启程,表达了对团聚的期待。
- 长路归当饥:长途归来的路上,预示着归家时的饥饿。
- 呼童具汤饼:对温暖食物的期待,体现了生活的细节与关怀。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重关”比喻距离的遥远,增强了思念的情感。
- 拟人:小雨与窗的描写,赋予环境以情感,渲染了氛围。
- 对仗:如“卷书默袖手,奈此清昼永”,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亲情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慨,表现出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亲情始终是人内心深处的寄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晨起: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
- 老人:代表传统与智慧,承载着家庭的情感。
- 小雨:象征孤独与忧伤,营造出静谧的氛围。
- 舴艋:代表归来与团聚的希望。
- 汤饼:象征温暖与关怀,是对生活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老人盥栉罢”指的是谁?
- A. 孩子
- B. 父亲
- C. 母亲
答案:B
-
“小雨暗北窗”中,雨的意象表达了什么?
- A. 快乐
- B. 凄凉
- C. 兴奋
答案:B
-
“呼童具汤饼”中提到的“汤饼”代表什么?
- A. 书籍
- B. 温暖的食物
- C. 寒冷的气候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陆游的《晨起待子聿归》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都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却各有侧重。陆游的诗更强调对生活细节的期待,而杜甫则在更广泛的社会背景下表达对亲情的忧虑与惆怅。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陆游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