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调】小桃红_湖上和刘时》

时间: 2025-01-26 03:58:12

湖上和刘时中二首一声娇燕绿杨枝,满眼寻芳事。

塔影雷峰水边寺,夕阳时,画船无数围花市。

三弦玉指,双钩草字,题赠粉团儿。

棹歌惊起锦鸳鸯,开宴新亭上。

诗有新题酒无量,醉何妨?

长吟笑倚阑干望。

西湖夜凉,吴姬低唱,画舫宿荷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越调 小桃红_湖上和刘时
作者: 张可久 〔元代〕

一声娇燕绿杨枝,满眼寻芳事。
塔影雷峰水边寺,夕阳时,画船无数围花市。
三弦玉指,双钩草字,题赠粉团儿。
棹歌惊起锦鸳鸯,开宴新亭上。
诗有新题酒无量,醉何妨?
长吟笑倚阑干望。
西湖夜凉,吴姬低唱,画舫宿荷香。


白话文翻译

一声娇燕在绿杨枝上啼叫,眼前满是寻花问柳的美好景致。
塔影映在雷峰水边的寺庙里,夕阳西下,成群的画船围绕着花市。
我用三弦弹奏,玉指轻抚,写下赠给粉团儿的诗句。
划船的歌声惊起了水中的锦鸳鸯,宴会在新亭上开始。
诗句新颖,酒量无边,醉了又何妨?
我长吟而笑,倚靠在栏杆上远望。
西湖的夜晚凉爽,吴姬低声唱着歌,画舫在荷香中停泊。


注释

字词注释

  • 娇燕:形容燕子的叫声娇嫩。
  • 绿杨枝:指生长茂盛的杨树枝。
  • 塔影:指雷峰塔的倒影。
  • 雷峰:西湖著名的景点,雷峰塔在此。
  • 粉团儿:可指女子或少女,带有亲昵的称呼。
  • 棹歌:指划船时唱的歌。
  • 吴姬:指江南地区的歌女。

典故解析

  • 雷峰塔:传说中的白蛇传故事发生地,象征着爱情与悲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可久,元代杂剧作家与词人,以其清丽的词风和深刻的情感而著称。其作品多描写江南水乡的风景和人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西湖之畔,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憧憬,反映出元代文人生活的闲适与雅致。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西湖的美丽景色为背景,融合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开头的“娇燕”和“绿杨枝”构建了一个春意盎然的画面,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生机的赞美,而“满眼寻芳事”则传达出一种寻觅美好的渴望。随着诗句的推进,塔影、夕阳、画船的描绘,展现了西湖的宁静与优雅,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画卷中。

词中“棹歌惊起锦鸳鸯”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自然界生命的活力,而“开宴新亭上”则暗示了社交生活的丰富多彩。最后,诗人以“醉何妨”来表达对生活的洒脱态度,体现出一种对美酒和歌唱的追求,完美地融合了情感与环境。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感情真挚而深邃,是元代词作中的一篇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声娇燕绿杨枝:描绘春天,燕子在枝头欢快鸣叫,生动形象。
  • 满眼寻芳事:表达诗人对春花秋月的向往与期待。
  • 塔影雷峰水边寺:雷峰塔的倒影映在水中,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
  • 夕阳时,画船无数围花市:夕阳余晖中,繁多的画船聚集在花市,热闹非凡。
  • 三弦玉指,双钩草字:描写诗人弹奏三弦,写下对粉团儿的情感。
  • 棹歌惊起锦鸳鸯:歌声惊动了水中的鸳鸯,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的和谐。
  • 诗有新题酒无量,醉何妨:表达对生活的洒脱态度,享受当下。
  • 长吟笑倚阑干望:悠闲地吟诗,向远方眺望,体现了诗人的闲适。
  • 西湖夜凉,吴姬低唱:夜色凉爽,吴姬的低歌让人沉醉,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情感交融,形成生动的画面。
  • 拟人:通过“棹歌惊起锦鸳鸯”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词中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节奏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蕴含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爱情的憧憬以及对自然的热爱,情感丰富而真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娇燕:春天的象征,代表生机与希望。
  • 绿杨: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美丽。
  • 雷峰塔:代表历史与传统的交融,增添情感深度。
  • 画船:象征着游玩与享乐,突出江南水乡的文化特色。
  • 吴姬:代表了江南女性的优雅与魅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写的主要景点是哪个?

    • A. 雷峰塔
    • B. 西湖
    • C. 花市
      答案: A
  2. “棹歌惊起锦鸳鸯”中“棹歌”指的是什么?

    • A. 划船的歌
    • B. 酒的名字
    • C. 船的名字
      答案: A
  3. 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

    • A. 拘谨
    • B. 洒脱
    • C. 忧伤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西江月·夜行黄河》:同样描绘自然与人文景观。
  • 《天净沙·秋思》:反映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受与情感。

诗词对比
张可久的《小桃红》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现了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前者偏重于自然景象的描写,后者则更多地表现个人情感的细腻变化。


参考资料

  1. 《元代诗词选》 - 收录元代重要诗词作品。
  2. 《中国古典文学史》 - 介绍古代文学发展脉络和重要作品。
  3. 《张可久研究》 - 专门研究张可久生平与作品的书籍。

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