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

时间: 2025-01-10 21:53:14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即使情感丰富,但在离别时却显得无情。唯有在酒樽前,微笑却无法真正展现出来。蜡烛似乎也有情感,它为离别感到惋惜,泪水滴落,直到天明。

注释:

  • 多情:感情丰富,情感细腻。
  • 却似:反而像,表示一种反差。
  • 总无情:虽然多情,但在离别时又显得无情。
  • 樽前:酒杯前。
  • 笑不成:无法真正地微笑,笑意未能表达出来。
  • 蜡烛有心:蜡烛仿佛有情感。
  • 惜别:珍惜离别的时刻。
  • 替人垂泪:为他人流泪,表示感情的共鸣。
  • 到天明:直到天亮,表现离别的漫长与无奈。

典故解析:

此诗未涉及明显的历史典故,但蜡烛流泪的意象常见于古代文学中,用以象征离别的伤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杜牧,字牧之,号樽前,晚唐诗人,以五律和绝句著称,作品常表现出细腻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杜牧的晚年,可能与其生活中的离别经历有关,反映了他对友人或恋人的眷恋与不舍。

诗歌鉴赏:

《赠别》是一首充满感伤的离别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人际关系中的微妙变化。开篇“多情却似总无情”,将离别的矛盾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虽有浓厚的情感,但在实际的离别中,情感又显得无力,这种对比让人深感惆怅。接下来的“唯觉樽前笑不成”,通过酒樽的意象,传达出离别时即使想要微笑,也因心中苦涩而无法做到的无奈。

“蜡烛有心还惜别”,蜡烛被赋予情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对离别的哀伤。蜡烛的泪水代表着离别时人们的心情,直到天明,情感依旧无法平复。这种细腻的描写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情感与意象的美感。

杜牧以他独特的艺术手法,将离别的情感与自然界的变化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种悲伤而又美丽的氛围。这首诗不仅是对友人的赠别,更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多情却似总无情”:多情的人在离别时却显得冷漠,反映出情感的复杂性。
    • 第二联“唯觉樽前笑不成”:在酒杯前,虽然有笑意却无法真正展现,表现离别时心情的沉重。
    • 第三联“蜡烛有心还惜别”:蜡烛似乎也为离别感到惋惜,突出离别的悲伤气氛。
    • 第四联“替人垂泪到天明”:蜡烛流泪象征着离别的漫长与无奈,情感共鸣更显深刻。
  • 修辞手法

    • 拟人:蜡烛被赋予“有心”的情感,增强了离别的情感深度。
    • 对仗: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离别展开,表达了对友人或恋人的深切眷恋与不舍,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 酒樽:象征着欢聚与离别的场所,反映人际交往中的复杂情感。
  • 蜡烛: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离别时的哀伤,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多情却似总无情”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忧伤
    • B. 无奈
    • C. 喜悦
    • D. 愤怒
  2. 诗中提到的蜡烛有什么象征意义?

    • A. 希望
    • B. 离别
    • C. 生命
    • D. 财富
  3. “唯觉樽前笑不成”中的“樽”指的是什么?

    • A. 酒杯
    • B. 碗
    • C. 盘
    • D. 壶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赠汪伦》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赠汪伦》相比较,杜牧的《赠别》更为细腻,情感更加沉重,而李白的诗则显得更加豪放,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两者在离别主题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情感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牧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