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二首》

时间: 2025-01-10 22:11:39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意思解释

赠别二首

作者: 杜牧 〔唐代〕

类型: 七言绝句


原文展示:

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第一首:少女轻盈柔美,十三岁正是豆蔻年华,正值二月初春。尽管春风满十里扬州路,却不及卷起珠帘的景色来得美好。
第二首:多情的人似乎却没有情感,唯有在酒杯前的微笑显得无比苍白。蜡烛似乎也有心,依依惜别,直到天明流下泪水。


注释:

字词注释:

  • 娉娉袅袅: 形容女子轻盈柔美的姿态。
  • 豆蔻: 指豆蔻年华,少女的年纪。
  • 春风十里: 形容春天的美丽景色。
  • 卷上珠帘: 指将珠帘卷起,意味着告别的情景。
  • 樽前: 酒杯前。
  • 蜡烛有心: 蜡烛似乎也有情感。

典故解析:

  • “豆蔻年华”出自古典文学,常用来形容年轻女孩的青春年纪。
  • “春风十里”是形容春天的美丽,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春天的向往和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樽前,唐代著名诗人,以绝句闻名,风格清新,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杜牧任职扬州期间,表达了对即将离别的友人或爱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反映了当时盛行的送别文化和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赠别二首》是杜牧表达离别情感的经典之作,诗中充满了对青春的赞美和对离别的惆怅。第一首通过描写少女的美丽与春天的景色,表现出一种青春的朝气和美好的期盼。第二首则更深入地探讨了离别带来的情感冲击,蜡烛的泪水象征着对时间流逝和人事无常的感慨。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离别时的悲伤与无奈,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青春的眷恋与珍惜。通过对比春风与卷帘的意象,诗人传达了对美好瞬间的渴望和对离别的深刻思考,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娉娉袅袅十三余: 描绘出少女的轻盈,强调青春的美好。
  2. 豆蔻梢头二月初: 豆蔻暗喻少女初长成,二月初春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3. 春风十里扬州路: 描绘扬州的春天,景色如画。
  4. 卷上珠帘总不如: 表达对离别的惋惜,尽管美景在眼前,却敌不过那一刻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 “蜡烛有心”比喻蜡烛象征离别的情感。
  • 拟人: “蜡烛有心”赋予蜡烛以情感,使得离别的氛围更为浓厚。
  • 对仗: 诗句之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离别、青春与情感展开,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惋惜,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柔情与感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风: 象征温暖与生机,代表着希望与美好。
  • 豆蔻: 象征青春与美丽,承载着少女的梦与期望。
  • 蜡烛: 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离别的伤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娉娉袅袅”形容的是哪一类的人物?

    • A) 老人
    • B) 少女
    • C) 小孩
    • D) 男子
  2. 在诗中,蜡烛的泪水象征着什么?

    • A) 时间的流逝
    • B) 离别的悲伤
    • C) 友情
    • D) 爱情

答案:

  1. B) 少女
  2. B) 离别的悲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送友人》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离别情感,但更加强调家庭和亲情的牵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杜牧诗集》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