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簇粉攒绯照眼新。
鹓鸾青琐此花身。
东风野寺换巢痕。
赐紫旧承唐殿宠,
熏香犹带汉宫春。
飘零终感玉皇恩。
白话文翻译
花瓣簇拥着粉嫩的色彩,鲜艳的色泽令人眼前一亮。
这朵花如同鹓鹤与鸾鸟,身姿优雅,显得格外美丽。
东风吹拂,野外的寺庙里,花儿换了栖息的痕迹。
它曾受紫色的恩宠,承载着唐朝的荣耀,
那香气依然带着汉宫的春意。
即使飘零,依然感恩于玉皇的恩泽。
注释
- 簇粉攒绯:形容花朵色彩鲜艳,粉色与绯色交错在一起。
- 鹓鸾:传说中的美鸟,象征美好和高贵。
- 青琐:形容花的精致与优雅。
- 东风:春风,象征温暖和生机。
- 赐紫:指受到皇室的宠爱和恩赐。
- 熏香:指花香,表现出花的芬芳。
- 飘零:花瓣的凋零,象征生命的无常与感恩。
典故解析
- 唐殿宠:指唐代的繁华与对花的重视,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与诗人所描绘的花的美丽相呼应。
- 汉宫春:指汉代的宫廷春景,代表着历史上对美的追求与花的文化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思亮(近代)是一位深受文人雅士喜爱的诗人。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感情细腻,风格独特。袁思亮生活在一个文化交融的时代,受到传统与现代思想的影响,常常在作品中体现对古典文化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浣溪沙·极乐寺文官花》创作于他游历极乐寺时,诗人感受到自然景色的美丽与历史的厚重,从而生发出对生命、对自然的感悟与思考。
诗歌鉴赏
袁思亮的《浣溪沙·极乐寺文官花》是一首极具画面感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花的美丽与历史的沉淀。首句“簇粉攒绯照眼新”,用鲜艳的色彩吸引读者的视线,仿佛让人置身于花海之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接下来的“鹓鸾青琐此花身”则通过古代传说中的美鸟来比喻花的高贵与优雅,进一步提升了花的形象。诗中对“东风野寺”的描绘,带出了一种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和谐美感,同时也传达出对生命流转、时光更迭的思考。
“赐紫旧承唐殿宠”一句,展现了这朵花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象征着它曾经的荣耀与宠爱,使得整首词在描绘美的同时,流露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最后一句“飘零终感玉皇恩”,以感恩的姿态总结,表达了对生命、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激之情,升华了整首诗的主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簇粉攒绯照眼新:用色彩鲜艳的花朵吸引眼球,生动形象。
- 鹓鸾青琐此花身:比喻花的美丽与高贵,增添了诗的韵味。
- 东风野寺换巢痕:描绘自然环境中的变迁,体现生命的流动。
- 赐紫旧承唐殿宠:历史的回顾,表现花在过去的荣耀。
- 熏香犹带汉宫春:香气的传承,代表着文化的延续。
- 飘零终感玉皇恩:对生命的感恩,升华了诗的主题。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比作鹓鸾,突显其美丽。
- 对仗:词句结构工整,增强韵律感。
- 拟人:赋予花朵情感,表达对生命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反映了对历史的追忆与感恩,展现了生命的无常与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象征美丽与生命。
- 东风:代表春天与生机。
- 唐殿:历史的象征,表达对文化的追溯。
- 汉宫:象征繁华与历史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鹓鸾”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鸟
C. 一种风 -
“赐紫”指的是: A. 皇室的恩宠
B. 自然的恩赐
C. 文化的传承 -
此诗主要描绘的是: A. 花的美丽
B. 历史的沉淀
C. 生命的感悟
答案
- B
- A
- A、B、C(均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 《如梦令》:李清照同样描绘自然与情感,展现出女性细腻的内心。
- 《水调歌头》:苏轼的词作中也包含对历史与生命的思考,风格豪放。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