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车滩》
时间: 2025-04-22 19:20: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东岸上不得,西岸上更难。
五船往复来,经纬滩两间。
一船初径进,当流为众先。
涛头打澎湃,退缩不敢干。
一船作后殿,忽焉突而前。
瞬息越湍险,回顾有矜颜。
老夫与寓目,亦为一粲然。
白话文翻译
在东岸上渡船很困难,西岸上则更加艰难。
五只船在滩涂之间往返,穿行于水流之中。
一只船刚刚驶出,便在水流中领头。
波涛汹涌,撞击着船身,船只不敢贸然前进。
一只船在后面,突然向前冲去。
瞬间越过了湍急的水流,回头看时,面带自得之色。
我这位老者也在旁观赏,心中也感到一阵喜悦。
注释
字词注释
- 不得:不能渡过。
- 更难:更加困难。
- 往复:来回行驶。
- 经纬滩:指滩涂的地势。
- 当流:在水流中。
- 众先:众多船只中的先锋。
- 澎湃:波涛汹涌的样子。
- 退缩:畏惧而后退。
- 后殿:后方的船只。
- 瞬息:瞬间,极短的时间。
- 矜颜:得意的神情。
- 寓目:静静观看。
典故解析
本诗描绘了渡船在险滩中往返的情景,反映了当时人们在水上交通中面临的困难与挑战。诗中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人与自然斗争的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杨万里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学修养闻名于世。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观,展现个人情感,风格质朴而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的水上交通依赖船只,频繁的河流渡口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这首诗通过对渡船在滩涂中艰难行驶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也暗含了人们在逆境中坚持与奋进的精神。
诗歌鉴赏
《辽车滩》是一首生动描绘船只在滩涂间艰难往返的诗作。诗人通过对细腻场景的描写,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船只在波涛汹涌间的艰辛与挑战。首联“东岸上不得,西岸上更难”开篇便点明主题,强调了渡船的困难,这种反复的强调让人感受到一股压迫感。
通过“涛头打澎湃,退缩不敢干”,诗人进一步渲染了水流的凶险,船只在波涛中小心翼翼,表现出一种面对自然时的无奈与敬畏。而后面的描写则呈现出一种动态的美感,“一船作后殿,忽焉突而前”,在瞬息之间,船只如同跃动的生灵,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最后,老者的“粲然”则给人以温暖的结尾,暗示了尽管前途艰难,但仍有欣赏美好和自得的时刻。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也隐喻了人生的艰辛与坚持,表现出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岸上不得,西岸上更难:东岸渡船困难,西岸则更加艰难,表明渡船在两岸之间的艰辛。
- 五船往复来,经纬滩两间:五只船在滩涂中来回穿行,描绘出水流的复杂。
- 一船初径进,当流为众先:一只船率先驶入,显示出船只在水流中的不易。
- 涛头打澎湃,退缩不敢干:波涛汹涌,船只因害怕而退缩,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
- 一船作后殿,忽焉突而前:后面的船突然向前冲,表现出勇敢与果断。
- 瞬息越湍险,回顾有矜颜:瞬间越过险滩,回头时面带得意,显示出战胜困难的喜悦。
- 老夫与寓目,亦为一粲然:老者也在观看,感到欣慰与满足,传达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船只比作生灵,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
- 对仗:如“东岸上不得,西岸上更难”,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 拟人:将船只的行驶过程赋予人性,表现出人与自然的互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船只渡过险滩的描写,表达了人生中的困难与抗争,强调了在逆境中拼搏的精神,以及在困境中依然能够欣赏生活的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滩涂:象征着艰难险阻,代表生活中的挑战。
- 船只:象征人们在生活中不断前行的勇气。
- 波涛:象征自然的力量和人生的风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列哪一句描绘了渡船的困难? a) 一船作后殿
b) 东岸上不得,西岸上更难
c) 老夫与寓目 -
诗中提到的“澎湃”指的是什么? a) 船只
b) 波涛汹涌的海浪
c) 河流 -
诗人通过哪种方式表现面对自然的敬畏? a) 船只勇敢前行
b) 船只因波涛而退缩
c) 船只在滩涂上往返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同样表达对自然景观的观察与感叹。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描绘自然与人生的哲理。
诗词对比
- 比较杨万里的《辽车滩》和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但前者更侧重于对生活艰辛的描写,而后者则注重自然的壮丽与个人的豪情。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提供了杨万里及其 contemporaries 的诗作。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分析古代诗词的技巧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