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两峰云销几时开,
昨夜京城战鼓哀。
渔父生来载歌舞,
满头白发见兵来。
白话文翻译:
两座山峰上的云彩,不知何时才能消散?昨夜京城里战鼓声悲哀。渔夫生来就会载歌载舞,满头白发却见到军队来临。
注释:
- 云销:云彩消散。
- 京城:指当时的都城,可能是汴京(今河南开封)。
- 渔父:捕鱼的人,象征平民或闲云野鹤。
- 兵来:指有军队来临,暗含战争的威胁。
典故解析:
“京城战鼓哀”可联系到诗人在战乱时期的感受,反映了民众在战争中遭受的苦难与悲哀。渔父则可以理解为一种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象征着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元量(约1090-约1150),字子仪,号浩然,南宋时期诗人,擅长诗歌与词作。他的作品多描绘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感,以清新秀丽的风格见长。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战乱之际,汪元量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人们的生活,表达了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局势。
诗歌鉴赏:
《越州歌二十首》中的这一首揭示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悲哀与无奈。开头的“云销”与“山峰”描绘出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但随之而来的“战鼓哀”则将这一宁静瞬间打破,突显了战争带来的悲惨。诗中“渔父”一词的运用,既是一种对生活乐趣的描绘,也是一种对战争的反思。渔夫满头白发,象征着经历沧桑的普通人,在战争来临之际,虽然乐于歌舞,但却无奈地面对残酷现实,令人心痛。
整首诗的意境通过对比手法展现出一种强烈的反差,既有自然的美好,又有战争的惨烈,暗示着生活的脆弱与不易。在文学风格上,诗人运用了简练而有力的语言,通过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展现出深刻的社会问题和人们的情感状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两峰云销几时开”:描绘山峰被云雾笼罩的情景,表达对未来的迷茫。
- “昨夜京城战鼓哀”:暗示战争的来临,京城的沉重气氛与悲痛感。
- “渔父生来载歌舞”:渔夫本应享受轻松的生活,象征普通百姓的欢乐与无忧。
- “满头白发见兵来”:强调渔夫虽然年老,但面临战争的无奈与悲凉。
修辞手法:
- 对比:自然的宁静与战争的哀痛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云彩与战鼓似乎有情感,增强了战争的悲哀感。
- 象征:渔父象征着普通百姓,映射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战争的恐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战争的控诉与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普通人生活的关注与同情。
意象分析:
- 云:象征着自然与安宁。
- 战鼓:代表战争的来临与民族的悲哀。
- 渔父:象征着平民百姓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两峰云销”中的“云销”是什么意思?
- A. 云彩消散
- B. 云彩变化
- C. 云彩增加
-
诗中“渔父”象征什么?
- A. 战士
- B. 平民百姓
- C. 官员
-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 A. 描绘自然
- B. 反映战争
- C. 歌颂英雄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个人情感与思乡之情。
- 《春望》杜甫:描绘战乱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与汪元量的《越州歌》都展现了文学作品中个人情感与社会现象的交织。李白的诗强调个人思乡情怀,而汪元量则侧重于对战争带来的社会影响和对生活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