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除夜醉歌》
时间: 2025-01-10 23:11:57意思解释
幽州除夜醉歌
作者: 汪元量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燕姬压酒春宵永,
列炬摇光拂红影。
银鸭香烘云母屏,
绮窗绣阁流芳馨。
脆管声含兰气娇,
风钗拖颈乌云飘。
锦瑟无端促弦急,
纤蛾敛翠翻成泣。
雕笼啁哳鸡鸣早,
一笑红颜镜中老。
白话文翻译:
夜晚春宵漫长,燕姬轻轻地端着酒杯,流光摇曳之中,红色的影子在飘动。银色的鸭子香味弥漫,烘烤着云母屏风,华丽的窗户与绣阁散发着芬芳的气息。脆管乐声中蕴含着兰花的清香,风动着发饰,像乌云一样轻盈飘荡。锦瑟的弦乐声无端地急促,纤细的蛾子收拢着翠色,似乎在为此而哭泣。雕笼中的鸟儿啁啾,鸡鸣声早已响起,只有一笑,红颜在镜中已显老态。
注释:
- 燕姬: 指的是美丽的女子,常用来形容歌妓或饮酒作乐的女子。
- 压酒: 端着酒杯,表示饮酒。
- 列炬: 点燃的蜡烛,照亮四周。
- 银鸭: 指一种香料,常用来形容美酒的香气。
- 脆管声: 古代乐器发出的清脆声响。
- 锦瑟: 一种古代乐器,象征音乐的繁复与美好。
- 红颜: 年轻美貌的女子。
典故解析:
- “红颜镜中老”: 这是对美人迟暮的感慨,反映了时间的流逝与青春的易逝。此句常用于诗文中,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元量(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擅长词,尤其以其清新婉约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以生活、自然、爱情等为题材,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除夕之夜,诗人欢庆新年,表达了对春宵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青春易逝的感慨。诗中描绘的宴饮场景,体现了宋代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
诗歌鉴赏:
《幽州除夜醉歌》是一首描绘春宵宴饮景象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出春夜的繁华与美好。全诗以“燕姬压酒春宵永”开篇,引入宴饮的氛围,仿佛让人置身于灯光摇曳、香气四溢的酒席之中。诗中“列炬摇光拂红影”不仅描绘了灯光的亮丽,更象征着欢乐的气氛和人们的欢笑。
随着诗的深入,银鸭的香气、绮窗绣阁的芳香,营造出一个充满诗意的场景,展现了生活的美好与感官的享受。而后诗人提到的“脆管声含兰气娇”,用音乐的清脆声和兰花的香气,进一步增强了诗的氛围,让人仿佛听到了悠扬的乐声。
但诗的后半部分却转向对人生短暂的思考,尤其是“红颜镜中老”一句,感叹年轻的美好难以长存,令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在欢快中又夹杂着一丝忧伤,表现了人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也对过去的美好时光产生了深深的怀念与惋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燕姬压酒春宵永:美丽的女子在春夜中端着酒杯,意指宴饮的欢快。
- 列炬摇光拂红影:蜡烛的光晃动,映出红色的影子,营造出浪漫的氛围。
- 银鸭香烘云母屏:银色的香气弥漫,烘托出华美的屏风。
- 绮窗绣阁流芳馨:华丽的窗户与装饰优美的房间散发着芳香,表现出奢华的生活。
- 脆管声含兰气娇:乐器发出的声音中蕴含着兰花的香气,音乐与香气相结合。
- 风钗拖颈乌云飘:风动着头饰,轻盈飘逸,形象生动。
- 锦瑟无端促弦急:音乐突然变得急促,给人一种紧迫感。
- 纤蛾敛翠翻成泣:细小的蛾子收拢着翠色,似乎在为美好的时光而哭泣。
- 雕笼啁哳鸡鸣早:鸟儿在笼中鸣叫,鸡鸣声打破了宁静,暗示天明。
- 一笑红颜镜中老:年轻的美人对着镜子微笑,却发现自己已老去,感伤青春易逝。
修辞手法:
- 比喻: “锦瑟无端”暗喻音乐的复杂与多变。
- 拟人: “纤蛾敛翠翻成泣”赋予蛾子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感伤气氛。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银鸭香烘云母屏”与“绮窗绣阁流芳馨”,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宵宴饮的繁华,反映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对“红颜镜中老”的感慨则表达了对青春短暂的无奈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与珍惜当下的哲理。
意象分析:
- 春宵: 象征着美好的时光,代表着繁华与欢愉。
- 燕姬: 代表美丽的女子,象征青春与美好。
- 蜡烛: 象征光明与希望,同时也暗示时间的流逝。
- 锦瑟: 代表音乐的复杂与美丽,象征人生的多彩。
- 红颜: 美好的青春,寓意着易逝的生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燕姬”指的是:
A. 一种美食
B. 美丽的女子
C. 一种花卉 -
“红颜镜中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时间的感慨
B. 对音乐的喜爱
C. 对饮酒的热情 -
诗中提到的“脆管声”是指:
A. 一种乐器的声音
B. 鸟鸣声
C. 风声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将进酒》与《幽州除夜醉歌》都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但《将进酒》更为豪放,强调饮酒的痛快,而《幽州除夜醉歌》则在欢快中夹杂着对岁月流逝的感慨,风格上较为细腻。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鉴赏与品读》
- 《诗词名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