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安闻鹃》

时间: 2025-01-10 22:44:31

云安风景愚能说,苍峡风掀浪如雪。

杜鹃叫得口流血,染遍山花归不得。

臣甫再拜哦新诗,诗成甫也成愁绝。

都人重是古帝魂,敬重此鸟心不辍。

不知此鸟知不知,四时叫得巴山裂。

却忆群姬左右趋,三十六宫醉花月。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云安风景愚能说,苍峡风掀浪如雪。
杜鹃叫得口流血,染遍山花归不得。
臣甫再拜哦新诗,诗成甫也成愁绝。
都人重是古帝魂,敬重此鸟心不辍。
不知此鸟知不知,四时叫得巴山裂。
却忆群姬左右趋,三十六宫醉花月。

白话文翻译:

云安的风景我愚笨地说不清,苍茫的峡谷里风起浪涌,如同白雪。
杜鹃的叫声让人心痛流血,染红了山花却无法归去。
我再次拜伏,吟咏新诗,诗成之后却愁绪满怀。
人们重视的是古代帝王的灵魂,对这只鸟的心情也不曾停止。
不知这只鸟是否知道,四季不断地在巴山上鸣叫。
不禁让我想起那些宫中嫔妃们的身影,三十六宫中沉醉于花月之中。

注释:

  • 云安:地名,指云安地区。
  • 苍峡:形容山谷的苍茫景象。
  • 杜鹃:指杜鹃鸟,因其鸣叫声哀怨而著称,常与离别、思乡相联。
  • 臣甫:指作者自己,用谦称。
  • 新诗:即新创作的诗作。
  • 古帝魂:指古代帝王的灵魂,通常被尊敬和怀念。
  • 巴山:巴山地区,指四川一带,杜鹃鸟常在此鸣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汪元量(生卒年不详)是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而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观,情感真挚,常具有抒情性质。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诗人在云安游览之时,因目睹美丽的风景与杜鹃鸟的鸣叫而引发的思绪,体现了他对自然与人事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云安闻鹃》是一首充满情感与自然描写的古诗。诗的开头,汪元量以“云安风景愚能说”自谦,便展现了他对自然美的钦佩与无能为力的感慨。接着以“苍峡风掀浪如雪”形象地描绘了峡谷中汹涌的浪潮,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力量。

随后,诗人引入杜鹃鸟的叫声,“口流血”的比喻,生动地表达了杜鹃鸟声声入耳,却让人感到心痛的情感,这种痛苦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感受,更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的后半部分,汪元量通过对古代帝王与宫中嫔妃的回忆,展现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与历史的沉重,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整首诗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融入了丰富的人生哲理,表现了诗人对生命、历史与自然的思考。它不仅是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更是对人情世故的深刻反思,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云安的风景,我愚笨地说不清——自谦,无法用言语表达自然之美。
    2. 苍峡风掀浪如雪——描绘景象,风起浪涌,气势磅礴。
    3. 杜鹃叫得口流血——杜鹃鸟的哀鸣让人感到痛苦,与离别相联。
    4. 染遍山花归不得——尽管山花绚烂,却无法返回往昔。
    5. 臣甫再拜哦新诗——自谦之称,表达自己创作的决心。
    6. 诗成甫也成愁绝——诗歌完成,但愁绪却更深。
    7. 都人重是古帝魂——人们重视古代帝王的精神。
    8. 敬重此鸟心不辍——对杜鹃鸟的情感不断,体现一种敬意。
    9. 不知此鸟知不知——反思杜鹃是否意识到自己的叫声影响。
    10. 四时叫得巴山裂——杜鹃四季鸣叫,震撼巴山。
    11. 却忆群姬左右趋——回忆后宫嫔妃们的身影。
    12. 三十六宫醉花月——沉醉于花月之中,寓意奢华与迷乱。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风浪比作雪,增强视觉效果。
    • 拟人:杜鹃鸟的叫声被赋予了情感,体现人对自然的感受。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写自然与人事,探讨人生的苦乐与无常,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与哀愁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云安:象征宁静的自然环境,启发诗人的思考。
  • 杜鹃:象征离别与哀伤,常与思乡之情相联系。
  • 苍峡:代表壮丽的自然景观,反映出诗人的豪情。
  • 三十六宫:象征繁华的过往,反映出人世的浮华与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杜鹃”象征着什么?

    • A. 美丽
    • B. 离别与哀伤
    • C. 富贵
  2. 诗人如何描绘“苍峡”的景象?

    • A. 细腻温柔
    • B. 风掀浪如雪
    • C. 寂静无声
  3. 诗人对自己创作的新诗有何感受?

    • A. 高兴
    • B. 愁绝
    • C. 满意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比较汪元量与杜甫的诗作,均表现出对自然的深刻感受与人生的思考,但汪元量更注重细腻的情感表达,而杜甫则关注历史与社会的变迁。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