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允用韵各赋两章予亦再赋四首》

时间: 2025-01-24 05:07:23

春至题诗满竹间,晚风窗影漾潺潺。

水花未放红千叶,岸柳先教绿四环。

陶令当年惟北牖,谢公早日便东山。

古来豪杰非无意,尽把功名付等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至题诗满竹间,
晚风窗影漾潺潺。
水花未放红千叶,
岸柳先教绿四环。
陶令当年惟北牖,
谢公早日便东山。
古来豪杰非无意,
尽把功名付等閒。

白话文翻译:

春天来临时,我在竹林间题诗,
晚风轻轻拂过,窗影荡漾,水声潺潺。
水边的花儿尚未绽放,红色的千叶花还在等待,
岸边的柳树却已经教给我们四周的绿色。
陶渊明当年只是待在北窗前,
谢安早早就去了东山隐居。
历来的豪杰并非没有志向,
只不过把功名视作等闲。

注释:

  • 竹间:指竹林间。
  • 潺潺:形容水声,轻柔而连绵。
  • 千叶:指花的种类,形容花朵繁多。
  • 岸柳:岸边的柳树。
  • 陶令:陶渊明,东晋诗人,以隐逸和田园诗著称。
  • 谢公:谢安,东晋政治家,因隐居东山而闻名。
  • 豪杰:指有志之士。
  • 功名:指名声和地位。

典故解析:

  • 陶渊明:以《桃花源记》著称,体现了对自然与隐逸的向往。
  • 谢安:东晋名士,以其智勇和隐逸生活而受到后人推崇,常被作为隐士的代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壁,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山水田园的热爱著称,常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深厚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季,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反映了李壁对名利的淡泊心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描绘了春天的竹林与轻风,展现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气息。水边的花尚未盛开,柳树却已经生出绿色的嫩叶,形成了一种生动的对比,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接下来,诗人提及陶渊明和谢安这两位古代名士,强调即便是豪杰,他们也曾追求过宁静的生活。这种对隐逸和名利的对比,传达出诗人对人生选择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他对功名利禄的超然态度。全诗语言清新,意象生动,使读者在欣赏春光的同时,也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至题诗满竹间:春天来临,诗人在竹林间写诗,表现出春天的气息。
  2. 晚风窗影漾潺潺:晚风轻轻吹过,窗外的影子和水声相互交融,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3. 水花未放红千叶:水边的花尚未开放,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期待。
  4. 岸柳先教绿四环:岸边的柳树已经发芽,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四周环境的变化。
  5. 陶令当年惟北牖:提到陶渊明的隐居生活,表达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6. 谢公早日便东山:谢安早早选择东山隐居,进一步强调对隐逸的追求。
  7. 古来豪杰非无意:历史上的豪杰们并非没有理想和追求。
  8. 尽把功名付等閒:他们把功名利禄视为平常,表达出对名利的淡泊。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春至”与“晚风”“岸柳”与“水花”,形成和谐的对比。
  • 寓意:通过自然景象传达了深刻的哲理,隐喻人生的选择与价值。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象征生命与希望。
  • 竹林:象征清雅与宁静。
  • 水花:象征青春与流逝。
  • 柳树:象征柔情与生命的延续。
  • 隐士:象征追求自由与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陶令”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A. 陶渊明
    B. 李白
    C. 杜甫
    D. 白居易

  2. 诗中“岸柳先教绿四环”中的“绿”指的是什么? A. 柳树的新芽
    B. 水的颜色
    C. 春天的象征
    D. 诗人的心情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功名的追求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C. 对春天的赞美
    D. 对历史的反思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饮酒》与李壁的这首诗都表达了隐逸生活的美好。陶渊明更侧重于对田园生活的描绘,而李壁则通过春天的景象和古代豪杰的生活,探讨了人生的选择与价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陶渊明集》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