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汉州留房公湖一日戏和少陵韵二首
作者: 李壁
子美来湖上,篇篇只爱鹅。
昔年惟有此,佳处总无多。
竹径萦新筑,荷池引旧波。
不应悭五字,共和有阴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提到的“子美”是指王维,他来到湖边,写了许多诗篇,都特别喜欢鹅。在往年,这里只有这一处,好的景致实在是不多。新的竹林小径蜿蜒而成,老荷塘仍旧引着往日的波澜。你不应该吝啬这五个字,何必与我共欢享这阴凉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子美:王维的字,诗中称其为子美,指代他。
- 惟有此:只有这一处。
- 佳处:美好的地方。
- 竹径:竹子的小路。
- 荷池:荷花池塘。
- 悭:吝啬,舍不得。
- 阴:阴凉,指阴影处。
典故解析:
“子美来湖上”提到王维,表明诗人与王维的诗歌风格有共鸣。王维以山水诗著称,常常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壁,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经济文化相对繁荣的时期。他在诗歌创作上受到前代诗人的影响,尤其是王维与孟浩然的作品,常常融合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游历汉州时,正值湖边景色怡人。诗中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与古人情感的共鸣。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轻松愉悦的语调描绘了湖边的美丽景色,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文人情谊的怀念。开头提到王维的作品,直接引出诗人对湖上鹅的喜爱,这不仅展示了湖边的自然景观,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满足。接着,诗人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强调了美景的珍贵和难得。
“竹径萦新筑,荷池引旧波”描绘出新旧交替的画面,既有新修的竹径,也有承载着回忆的荷池,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恒久之美。最后一句“不应悭五字,共和有阴何”则引发深思,呼唤人们珍惜与友人共享的美好时光,强调了诗人对友情的重视,也道出了一种人生哲学,即珍惜当下而非吝啬口舌。
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细腻,充分展现了李壁作为宋代诗人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子美来湖上:诗人提到王维,表明他在此地的影响力。
- 篇篇只爱鹅:强调王维对鹅的偏爱,暗示自然风景中的生机。
- 昔年惟有此:追忆过去,感慨此地的独特。
- 佳处总无多:美好的地方并不多,表露出对美景的珍惜。
- 竹径萦新筑:新修的竹路回环,象征着新的生活与希望。
- 荷池引旧波:承载着历史的荷塘,体现出时间的流逝。
- 不应悭五字:呼唤对友谊的珍惜,不要吝啬表达。
- 共和有阴何:与友人共享阴凉,强调共享的快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情感相联,用“鹅”象征生机与活力。
- 对仗:如“竹径”和“荷池”,形成视觉和听觉的平衡。
- 排比:通过“新筑”和“旧波”的对比,增强诗意。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在于对自然美和友情的珍视,表达了在繁忙生活中对宁静和美好时光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鹅:象征自然的美好与生动。
- 竹径:代表新生与希望,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 荷池:既是自然景观,也承载着历史的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子美”指的是哪位诗人?
- A) 李白
- B) 王维
-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竹径”象征什么?
- A) 过去的回忆
- B) 新的希望与生活
- C) 朋友的陪伴
-
诗句“不应悭五字”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吝啬与自私
- B) 友情的珍惜
- C) 对美景的惋惜
答案:
- B) 王维
- B) 新的希望与生活
- B) 友情的珍惜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写自然景色,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
- 李白的《庐山谣》:虽风格不同,但同样表达了对山水的赞美与人生态度的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王维诗集》
- 《杜甫诗集》
这些资料对于深入理解宋代诗人的思想和艺术风格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