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清磬》
时间: 2025-01-11 19:51: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法华清磬
苏再渔 〔清代〕
悠悠玉磬隔汀沙,
宛在中央扣法华。
清响几番逾走浪,
余音一缕袅浮槎。
泠然有意敲残月,
静处无心击断霞。
独调宫商名利淡,
此声应属老僧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块玉制的磬在沙洲上悠悠荡荡的情景,似乎在中央敲击着《法华经》。清脆的声音如同波浪一样回响,余音缭绕,如缕缕轻烟飘浮在竹筏上。那清冷的音调似乎在敲打着残月,而在静谧的环境中又无心地击打着断霞。独特的音调淡泊名利,这种声音似乎只属于那位老僧。
注释:
- 玉磬:古代一种用玉制成的乐器,通常用于宗教仪式。
- 法华:指《法华经》,是佛教中的一部经典。
- 清响:清脆悦耳的声音。
- 余音:指声音消散后的余韵。
- 浮槎:这里指竹筏。
- 宫商:古代音阶的名称,代表音调。
- 老僧:指年长的僧人,象征淡泊名利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再渔是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他的诗歌多以自然景物与人文思想结合,表达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作者对自然和宗教哲理的深思熟虑之际,体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探索和对名利的淡然态度。
诗歌鉴赏:
《法华清磬》是一首极具禅意的诗作,通过描绘玉磬的清响、余音和自然景物,展现了诗人对佛教哲学的理解和体悟。诗中“悠悠玉磬隔汀沙”开篇便设定了一个宁静的意境,磬声如水波般荡漾,给人一种悠远而空灵的感觉。接下来的几句以“清响”和“余音”为核心,描绘出音声在自然界中的流动,仿佛将世俗的纷扰与喧嚣一扫而空。
在“泠然有意敲残月,静处无心击断霞”中,诗人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有意与无心的状态,展现了对人生的感悟:在清幽的夜晚,击打磬声似乎能唤起月影的沉思,而在静谧中又显得那么无心,反映了人对宇宙的感悟与自然的和谐。
最后两句“独调宫商名利淡,此声应属老僧家”则点明了诗人所追求的境界: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真正的宁静与淡泊,只有老僧才能理解那份清音的深意。整个诗作在意境上达到了极高的层次,氤氲出一种禅宗哲学的深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悠悠玉磬隔汀沙”:描绘了磬声在沙洲上回荡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宛在中央扣法华”:磬声如同在敲击《法华经》,暗示其深厚的宗教内涵。
- “清响几番逾走浪”:清脆的声音如波浪般起伏,展现了声音的流动性。
- “余音一缕袅浮槎”:余音轻柔如烟,漂浮在竹筏上,给人以幻境般的感觉。
- “泠然有意敲残月”:清冷的声音似乎在敲打着月亮,寓意深远。
- “静处无心击断霞”:在静谧中无意间击打云霞,反映一种自然的和谐。
- “独调宫商名利淡”:强调音调的独特与对名利的淡泊态度。
- “此声应属老僧家”:最后一句揭示了这种声音的归属,指向一种深刻的精神追求。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声音比作波浪,与自然结合。
- 对仗:句式整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声音和自然现象被赋予了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宗教的思考,强调在喧嚣的世俗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意象分析:
- 玉磬:象征着宗教、清净与庄严。
- 法华:代表佛教的智慧与哲理。
- 余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延续。
- 残月:代表着孤独与思考。
- 霞:象征着美好而短暂的事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法华清磬》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苏再渔
- C. 杜甫
-
诗中“悠悠玉磬隔汀沙”描绘了什么?
- A. 磬声在沙洲上荡漾
- B. 磬声在城市中回响
- C. 磬声在山中传递
-
诗歌中提到的“法华”指的是:
- A. 一种乐器
- B. 一部佛教经典
- C. 一种花卉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山中问答》 王维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法华清磬》均表现了对自然和人生哲理的思考,但《静夜思》更倾向于个人的孤独与思乡情绪,而《法华清磬》则更注重于宗教哲学的探索与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禅宗与诗歌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