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碍塞处,有通疏。
看不足,绰有余。
千古华山山下路,
输他潘阆倒骑驴。
白话文翻译:
在阻碍的地方,有疏通的渠道。
看似不足,实际上绰绰有余。
千古华山下的道路,
却输给了潘阆骑驴的轻松。
注释:
- 碍塞处:指阻碍、障碍的地方。
- 通疏:疏通,指有出路。
- 看不足:看上去似乎不够,但实际上。
- 绰有余:形容余量很足,绰绰有余。
- 华山:中国著名的山,象征险峻和高大。
- 潘阆:指的是传说中的潘阆仙人,通常与轻松自在的形象联系在一起。
- 倒骑驴:形容轻松、随意的骑行方式。
典故解析:
“潘阆”出自古代文献,常用来代表和谐与自由。倒骑驴则是形象地描述一种轻松自在的状态,暗示着不拘泥于常规,随心而行的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大观,宋代高僧,以其对佛教哲学的深刻理解和诗歌创作而闻名。他的诗歌常常结合佛教思想,表达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士人对人生意义的探索愈加深入。诗中隐含了对自由与束缚的思考,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看法。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探讨了人生道路上的障碍与疏通。开头的“碍塞处,有通疏”揭示了即使在困难的境地,依然存在出路的可能性。接下来的“看不足,绰有余”则强调了人们常常低估自己的能力和资源,实际上,每个人都可能拥有超出想象的潜力。
“千古华山山下路”用华山的险峻象征人生的艰辛,而“输他潘阆倒骑驴”则通过潘阆的轻松骑行,展现了另一种心态:不以世俗的标准来衡量人生的价值。整首诗借用自然景象与人物典故,形成了深刻的哲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碍塞处,有通疏”:在阻碍的地方,总会有通畅的道路。
- “看不足,绰有余”:虽然看似不足,实际上却是绰绰有余。
- “千古华山山下路”:千古的华山下的道路,是艰难的。
- “输他潘阆倒骑驴”:不如潘阆那样轻松自在。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华山比作人生的难关。
- 对仗:前后句式对称,使诗句更加和谐。
-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探讨人生的选择和心态,强调即使在艰难的环境中,也要保持乐观,寻找通往自由的道路。
意象分析:
- 华山:象征险峻、困难,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种代表。
- 潘阆:象征轻松与自由,代表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
- 倒骑驴:轻松自在的形象,传达出一种随意而行的生活哲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华山”象征什么?
- A. 和平
- B. 艰难
- C. 自由
-
“看不足,绰有余”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忧虑
- B. 自信
- C. 迷茫
-
“潘阆倒骑驴”中的潘阆象征着?
- A. 严谨
- B. 自在
- C. 责任
答案:
- B. 艰难
- B. 自信
- B. 自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但李白更为豪放,释大观则更偏向内省。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