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岁暮晤君培、继韶》
时间: 2025-01-27 03:28: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莎行 岁暮晤君培、继韶
作者: 顾随
岁暮情怀,天寒滋味。
他乡又向尊前醉。
路灯暗比野磷青,
天风细碾黄尘碎。
炉火无温,烛光摇穗。
布衾如铁难成寐。
联床试共话凄凉,
枕边各有酸辛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年末时节的惆怅与寒冷的感受。在异乡的我,醉倒在酒杯前,感受到孤独与失落。路灯的微弱光芒不及野外的磷火明亮,寒冷的风细细地碾过地上的尘土。炉火没有温暖,烛光摇曳不定,像是随风而动。我用布被裹住,犹如铁一般难以入睡。我们躺在同一张床上,试着聊聊那些凄凉的事情,各自的枕边都流淌着酸涩的泪水。
注释:
- 岁暮:指年末,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年终的感慨。
- 他乡:指远离故乡的地方,表达了游子的孤独感。
- 尊前:酒杯前,表示饮酒的情景。
- 路灯暗比野磷青:意指路灯的光亮微弱,甚至不如野外的磷火(萤火虫等)明亮。
- 细碾:轻轻地碾压,形容风的细腻与寒冷。
- 布衾如铁:形容被子沉重,没法使人安眠,隐喻内心的沉重与压抑。
- 联床:指两人共用一张床,增强了情感的亲密感。
- 酸辛泪:形容因伤感而流下的泪水,表达内心的苦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顾随(1888-1949),原名顾源,字惕生,浙江人。顾随是近现代著名的诗人、学者和翻译家,致力于古诗词的创作与研究。他的作品多描写人生的无奈与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意蕴深厚。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岁末,正值寒冬时节,诗人在外地游历,感受到孤独与思乡之情。诗中的情感反映了人在异乡的孤寂与对故乡的眷恋,揭示了人们在年末的回顾与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踏莎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岁暮时节的孤独和惆怅。开篇以“岁暮情怀,天寒滋味”引入,直接点明了时间和空间的背景,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寒冷的气息和即将到来的一年终结的情绪。接下来,诗人借用酒杯,表达了在异乡的饮酒之际,内心的苦涩与孤独。路灯的微弱与野外磷火的对比,不仅展现了环境的幽暗,也暗示了内心的失落。
“炉火无温,烛光摇穗”一句,生动描绘了寒冷的居室环境,炉火的无温与烛光的摇曳,象征着温暖的缺失,进一步加重了情感的沉重。此时,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环境紧密结合,让人感受到一种深切的孤独与无助。
最后两句“联床试共话凄凉,枕边各有酸辛泪”,则将情感推向高潮。尽管身边有熟悉的人,但彼此的心灵却隔着一层看不见的墙,无法真正沟通,流淌的泪水是对彼此苦痛的无声诉说。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对故乡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岁暮情怀,天寒滋味:年末的情感与寒冷的气息,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他乡又向尊前醉:在他乡的孤独中借酒消愁,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
- 路灯暗比野磷青:对比路灯的暗淡与自然光辉,象征内心的孤独。
- 天风细碾黄尘碎:细腻的风吹过,象征着时间的无情与环境的冷酷。
- 炉火无温,烛光摇穗:寒冷的环境中,缺乏温暖,暗示内心的失落。
- 布衾如铁难成寐:沉重的被子让人难以入睡,体现内心的压抑感。
- 联床试共话凄凉:虽然同床共枕,却难以倾诉内心的痛苦。
- 枕边各有酸辛泪:各自的痛苦与泪水,反映出孤独的深重。
修辞手法:
- 对比:路灯与野磷的对比,增强了诗句的情感深度。
- 拟人:烛光的“摇穗”,赋予了无生命的物体以生命的特征,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 象征:炉火与烛光象征温暖与希望的缺失。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年末的描绘,表达了人在异乡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恋,揭示了人生的无奈与情感的共鸣,是对生活中孤独与痛苦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岁暮: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他乡:代表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
- 路灯:象征微弱的希望与孤独的环境。
- 炉火与烛光:象征温暖与孤独的缺失。
- 酸辛泪:表达内心的痛苦与思念。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诗人的情感状态,也反映了人们在年末时对过往的回顾与对未来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岁暮情怀,天寒滋味”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忧伤
C. 平静 -
“路灯暗比野磷青”中的“比”字表示什么? A. 相等
B. 对比
C. 相似 -
诗人通过“枕边各有酸辛泪”想要表达什么? A. 快乐
B. 共同的痛苦
C. 无聊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 《秋夕》杜甫
诗词对比:
- 顾随的《踏莎行》和李白的《静夜思》均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但顾随侧重于对孤独与寒冷的感受,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月亮的赞美和思乡之情。两者通过不同的意象传达出相似的情感基调,展现了古诗词中对故乡的共同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顾随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