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时间: 2025-04-27 19:14:51

闹市人喧,暮笳声裂。

楼阴尚有宵来雪。

黄昏风定更清寒,天边况见新黄月。

捲舌无言,愁怀千结。

伊家不信肠如铁。

层楼高处凭危阑,看人影共车尘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莎行
作者: 顾随 〔近代〕

闹市人喧,暮笳声裂。
楼阴尚有宵来雪。
黄昏风定更清寒,
天边况见新黄月。
捲舌无言,愁怀千结。
伊家不信肠如铁。
层楼高处凭危阑,
看人影共车尘灭。

白话文翻译:

在热闹的市区,人声喧哗,傍晚的笛声刺耳。楼下的阴影中,夜里似乎还飘落着雪花。黄昏的风平静下来,更显得寒意袭人,天边更是挂着一轮新月。无言以对,心中愁苦千结。她家的人却不相信我的心肠是如此坚硬。站在高楼的边缘,眺望着人影和车尘渐渐消失。

注释:

  • 闹市:繁华热闹的市区。
  • 暮笳声裂:傍晚时分的笛声刺耳,形容声音的急促和清晰。
  • 楼阴:指楼下的阴影。
  • 宵来雪:夜里飘落的雪。
  • 捲舌无言:舌头卷起说不出话,形容心中苦闷。
  • 伊家:她家,指代诗中所思念的人。
  • 肠如铁:形容内心坚硬,难以动情。
  • 层楼高处:高楼的边缘。
  • 人影共车尘灭:人影和车尘在视线中渐渐消失,象征离别和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随(1902-1986),字子时,号惟常,江苏人,现代诗人、散文家。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生活体验,语言简练,情感细腻,擅长用简约的笔触表现复杂的情感。

创作背景:

《踏莎行》创作于一个喧闹与孤独交织的时刻,诗人通过描述市区的热闹与自身内心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和对爱情的无奈。

诗歌鉴赏:

《踏莎行》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繁华与孤独之间的矛盾心情。开头的“闹市人喧”让人感受到城市的喧嚣,但随之而来的“暮笳声裂”则暗示了一种刺耳的孤独感。诗人在黄昏中感受到风的寒冷,象征着他内心的冷漠与孤独。

“捲舌无言”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无奈,即使有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对于“伊家不信肠如铁”的感叹,表现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与无法沟通的无奈。

最后两句“层楼高处凭危阑,看人影共车尘灭”则通过高楼的视角,表现了对人世间的观察与思考,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仿佛在感叹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短暂。

整首诗在情感上具有层次感,从外界的喧嚣到内心的孤寂,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闹市人喧,暮笳声裂:描绘了市区的热闹与傍晚的笛声,形成一种对比。
  2. 楼阴尚有宵来雪:暗示夜色已降临,雪花仍在飘落,营造出一种寒冷的氛围。
  3. 黄昏风定更清寒:黄昏时分,风渐渐停了,但寒意更重,内心的孤独感加深。
  4. 天边况见新黄月:在这种背景下,天边挂着新月,象征新的希望与遗憾。
  5. 捲舌无言,愁怀千结:表达了内心的苦闷与无奈,心中有千结,却无法言说。
  6. 伊家不信肠如铁:向爱人表达自己的感情被误解,心如铁石般坚硬。
  7. 层楼高处凭危阑:站在高楼边缘,观察世间的变化。
  8. 看人影共车尘灭:人影和车尘在视线中逐渐消失,象征着离别与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肠如铁”比喻内心的坚定与难以动情。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衬:通过热闹的市区与内心的孤独形成反衬,突出情感的复杂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城市的喧嚣与个人内心的孤独,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反映了人在繁忙生活中的孤独感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闹市:象征繁华与喧嚣,反映出城市生活的快节奏。
  2. 黄昏: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带有感伤意味。
  3. 新月:象征希望与新的开始,但也带有淡淡的遗憾。
  4. 层楼:象征高处的孤独与对世事的观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捲舌无言”表达的情感是: A. 喜悦
    B. 孤独与苦闷
    C. 愤怒

  2. 填空题:诗中“闹市人喧,__声裂”中缺少的词是: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新黄月”是象征着希望。 (对/错)

答案:

  1. B
  2. 暮笳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by 李白:同样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孤独感。
  • 《月夜忆舍弟》 by杜甫:描写在月光下对亲人的思念,情感深沉。

诗词对比:

  • 《登高》 by 杜甫:同样以高处的视角反映个人的孤独与对世事的感悟,但更加强调历史的沉重感与个人的无奈。
  • 《夜泊牛津》 by 白居易:描写夜晚的宁静与思乡之情,情感上更为细腻且感伤。

参考资料:

  • 《顾随诗文集》
  • 《近现代诗人作品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