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凄苦难成调,秋风入细弦。
草根语深夜,灯下感流年。
落叶已满径,征人犹在边。
寒衣何日寄,思妇不成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深秋时节的孤独与哀伤。秋风吹过,乐声变得凄凉,仿佛在诉说着深夜中的苦楚。夜深人静时,草根的声音传来,令人在灯下感慨岁月的流逝。满地的落叶映衬出征人仍在战场,思念的妻子却无法入眠,心中充满了对丈夫的牵挂与忧愁。
注释
- 凄苦:形容悲伤和苦楚的状态。
- 细弦:指乐器的弦,细致而柔和,暗示音乐的细腻。
- 草根:指地面上生长的草,象征着贫苦与孤独。
- 感流年:感慨时光的流逝。
- 落叶:象征离别与哀伤的季节,常用来表现失落。
- 征人:指在外征战的人,通常是丈夫或情人。
- 寒衣:指寒冷季节的衣物,思念之情的象征。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其表达的情感与古代诗歌中常见的离愁别绪、思念之情相契合。这种情感在古诗中屡见不鲜,常常表现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景熙,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经历了社会的变迁与个人的苦痛。他的诗歌通常以抒情为主,善于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秋季,季节的变换常常引发人们的思考与感慨。战争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对征人和思妇的描写,反映了社会动荡对个人情感的影响。
诗歌鉴赏
《闻蛩》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忧伤的诗作,诗人在细腻的描写中融入了对离别与思念的感伤。开篇“凄苦难成调”,便为全诗定下了情感基调,展现出一种无奈与悲凉。接着,通过“秋风入细弦”,将自然景色与音乐结合,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夜深人静,草根的声音让人感受到孤独的加剧,“灯下感流年”意在提醒人们珍惜时间,但流逝的岁月却让人倍感无奈。
“落叶已满径”一语,象征着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征人仍在边疆,思妇却因思念而辗转难眠,展现了战乱背景下的离愁与无奈。诗的最后一句“寒衣何日寄”,更是将思念的情感推向高潮,表现了对亲人深切的关怀与期盼。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巧妙的意象运用,折射出人们在动荡时代下的无奈与悲伤,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凄苦难成调:表达了悲伤的情绪难以化为乐曲。
- 秋风入细弦:秋风吹过,乐器的弦发出细腻而凄凉的声音。
- 草根语深夜:夜深人静时,草根的声音似乎在诉说着愁苦。
- 灯下感流年:在灯下感慨岁月的流逝,充满无奈。
- 落叶已满径:满地的落叶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离愁。
- 征人犹在边:战士仍在边疆,反映出战争带来的离别。
- 寒衣何日寄:思妇期盼寒衣寄给远方的丈夫,体现思念之深。
- 思妇不成眠:思念使得思妇辗转难眠,表现出深切的忧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风和乐器的细弦结合,营造出凄凉的氛围。
- 拟人:草根在夜晚“诉说”,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离别带来的思念与无奈。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人们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对亲人的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风:象征着季节的变换,带来凄凉之感。
- 草根:代表贫困和孤独,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苦楚。
- 落叶: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时光的流逝。
- 寒衣:思念的象征,表现了对亲人深切的关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凄苦难成调”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悲伤
- C. 愤怒
-
“寒衣何日寄”中的“寒衣”指的是什么?
- A. 温暖的衣服
- B. 冷天气时的衣物
- C. 战士的盔甲
-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离别与思念
- B. 旅行的快乐
-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 B. 悲伤
- B. 冷天气时的衣物
- A. 离别与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杜牧的诗作,同样描绘秋天的孤寂与思念。
- 《静夜思》:李白的名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与《闻蛩》:两首诗都表达了思念之情,但前者更侧重于兄弟情深,后者则关注于夫妻之间的离愁。
通过对这两首诗的比较,可以看出作者在情感表达上的细腻与深刻,同时也反映了不同的社会背景和个人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