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山祈雨诗 其四》

时间: 2025-01-26 00:44:53

雷冯空,雨腾渊。

诛孽妖,反丰年。

顾千里,瞬三日。

神在堂,龙为役,是何惜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雷冯空,雨腾渊。诛孽妖,反丰年。顾千里,瞬三日。神在堂,龙为役,是何惜兮。

白话文翻译:

雷声在空中轰鸣,雨水从深渊涌出。要消灭那些祸害,迎来丰收的年头。回头看千里之外,三天的时间就过去了。神明在殿堂之中,龙为人们所驱使,难道还有什么可惜的呢?

注释:

  • 雷冯:雷声,形容雷鸣的声音。
  • 腾渊:涌出深渊,这里指雨水从云层降落。
  • :消灭、铲除。
  • 孽妖:指祸害和妖邪,寓意消灭不良现象。
  • 丰年:丰收的年份,象征美好的希望。
  • 顾千里:回头看远方,指眼光放远。
  • 瞬三日:转瞬之间三天就过去了,强调时间的飞逝。
  • 神在堂:指神明的庇护和在位。
  • 龙为役:龙被人们所驯服、利用,象征对自然力量的掌控。

典故解析:

在古代文学中,雷电和雨水常被视为神明的象征,代表着天意与丰收。诸如“神在堂”暗示着对神灵的信仰和期待,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神灵之间的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涧翁,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其兄苏轼齐名。苏辙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开阔的视野,创作了大量诗文,风格清新而意蕴深远。他的诗歌常常表达对社会时事的关注及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太白山祈雨诗》是苏辙在特定历史时期写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对自然气候变化的关切。太白山是陕西省的著名山脉,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成为人们祈雨的场所。此诗通过祈雨表达对丰年的渴望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雷电和雨水的景象,表现了人们对丰年和美好生活的渴望。开篇的“雷冯空,雨腾渊”通过声与色的对比,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又期待的气氛,暗示着将要来临的雨水具有拯救之意。接下来的“诛孽妖,反丰年”则引入了消灭祸害、迎接丰收的主题,突显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顾千里,瞬三日”描绘了时间的流逝,提醒人们珍惜当下。最后,以“神在堂,龙为役”收尾,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展现了对神灵庇佑的期盼以及对自然力量的尊重。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展现了苏辙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美好未来的执着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雷冯空:描绘了雷声在空中的轰鸣,象征着即将来临的暴风雨,营造出一种紧迫感。
  • 雨腾渊:形象地表现出雨水从天而降,象征着自然的恩赐。
  • 诛孽妖:表明诗人希望消灭一切祸害,迎来丰收,体现了对社会现象的关注。
  • 反丰年:强调丰收的重要性,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 顾千里:回望远方,展现了诗人广阔的视野。
  • 瞬三日:时间的飞逝,暗示着珍惜当下的重要性。
  • 神在堂:表现了对神灵的信仰和庇护的期盼。
  • 龙为役:象征着人类对自然力量的驾驭。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龙为役”比喻自然力量的被驯服,表现人类的智慧与勇气。
  • 拟人:将神明与自然现象拟人化,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度。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韵律和谐,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祈雨为主题,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渴望,对丰年的期待,以及对消灭祸害的坚定信念,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自然的力量和不可预测性。
  • :象征着生命、希望与丰收。
  • 孽妖:象征着社会的不良现象和障碍。
  • :象征着信仰与超自然的力量。
  • :象征着权力与自然的控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雷冯空”主要描绘了什么景象?

    • A. 平静的天空
    • B. 雷声轰鸣的天空
    • C. 突如其来的暴风雪
  2. “诛孽妖,反丰年”中的“孽妖”指的是什么?

    • A. 幸福
    • B. 祸害
    • C. 美好
  3. 诗中“神在堂”体现了什么情感?

    • A. 对人类的冷漠
    • B. 对神明的信仰与期盼
    • C. 对自然的无奈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苏辙的《太白山祈雨诗》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丰收的渴望,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个人情感的抒发。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文化内涵。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 《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