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次府判朝议江公之韵·道中二首》

时间: 2025-01-11 01:59:05

未分中厚长夜曼,果闻胡虏胆行寒。

乾坤正赖英豪整,肯赋诗人行路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未分中厚长夜曼,果闻胡虏胆行寒。
乾坤正赖英豪整,肯赋诗人行路难。

白话文翻译:

在漫长的黑夜里尚未分晓,听闻胡人胆寒而行。
天地之间正需要英雄整顿,难道诗人就该赋诗描述行路的艰难?

注释:

  • 未分:尚未分明,指夜还没有结束。
  • 中厚:形容夜色深厚。
  • :绵延、漫长。
  • 果闻:确实听见。
  • 胡虏:指北方少数民族,通常指契丹、女真等。
  • 胆行寒:胆怯而行,形容敌人心虚。
  • 乾坤:指天地。
  • 英豪:英雄豪杰。
  • :整顿、治理。
  • 赋诗:写诗。

典故解析:

此诗无明显的历史典故,但“胡虏”一词引申出中国古代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称呼,暗示了当时的战乱和边疆的紧张局势。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陈邦庆,字德明,号石头,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表现对社会现实的关注,风格清新脱俗。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国家政局动荡,民族矛盾突出,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和社会现状的深切关注。开篇以“未分中厚长夜曼”描绘出一种深邃而迷茫的夜晚,暗示着国家的动荡与人心的惶恐。接着“果闻胡虏胆行寒”一句,突显出敌人对国家的威胁,以及在这一背景下,诗人感受到的紧迫感与无奈。最后两句则转向对英雄豪杰的期盼,强调了国家需要整顿的紧迫性,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自身身份的反思,是否应当只专注于书写而忽略了现实的艰难。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的描写,结合对胡虏的感受,以及对英雄的期待,构建出一种复杂的情感状态,既有对外敌的警惕,也有对国家未来的忧虑。诗中情感浓烈而真挚,既是对历史的反思,也是对未来的期许。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未分中厚长夜曼”:夜深得尚未分明,长夜似乎无尽。
    • “果闻胡虏胆行寒”:确实听闻敌人心虚而行,显示出敌人的弱点。
    • “乾坤正赖英豪整”:天地之间正需要英才来治理。
    • “肯赋诗人行路难”:难道诗人就只会写诗,反映行路的艰难?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未分”和“果闻”,“乾坤”和“赋诗”,形成整齐的对仗结构。
    • 比喻:将“长夜”比喻为国家动荡的状态。
    • 拟人:用“听闻”来赋予声音以人的情感,增加诗的感染力。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国家时局的不安与对英雄豪杰的渴望,传递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感。

意象分析:

  • “长夜”:象征着动荡不安的时局。
  • “胡虏”:代表外敌,显示出国家的危机。
  • “英豪”:象征着希望与力量,表现出对未来的期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未分”意指什么?

    • A. 太阳升起
    • B. 夜未结束
    • C. 天空晴朗
  2. “胡虏”在诗中指代什么?

    • A. 北方少数民族
    • B. 南方士兵
    • C. 海盗
  3. 诗中的“英豪”指的是?

    • A. 诗人
    • B. 战士
    • C. 英雄豪杰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 《登高》王勃:描绘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忧虑。
  • 诗词对比

    • 比较陈邦庆的《谨次府判朝议江公之韵·道中二首》和杜甫的《春望》,两者都反映了对国家的忧虑,但杜甫的笔调更加沉重,情感更为直接,而陈邦庆则通过黑夜的意象表现出一种隐秘的忧虑与期望。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了大量宋代诗人的作品,可以对比不同诗风。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提供古诗的解析和背景资料,帮助更深入理解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