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观心处
作者: 元稹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满坐喧喧笑语频,
独怜方丈了无尘。
灯前便是观心处,
要似观心有几人。
白话文翻译:
满屋子的人都在热闹地说笑,我却独自怜惜这方丈的宁静与清净。灯下的地方便是观心之处,似乎真正能观心的人又有多少呢?
注释:
- 满坐: 指满屋的人。
- 喧喧: 形容声音嘈杂、热闹。
- 方丈: 比喻僧侣的住处,这里指的是一种清净空间。
- 了无尘: 表示没有尘世的干扰。
- 观心处: 指的是观察内心的地方,通常与修行和自省有关。
- 几人: 反问句,表示真正能做到的人少之又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稹,字微之,号公度,唐代诗人,与白居易齐名,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诗歌应反映现实生活,其作品多描写人情世态,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元稹对人际关系、内心修行的思考之际,表现了他对世俗喧嚣的厌倦和对内心宁静的向往,反映了唐代士人的情怀。
诗歌鉴赏:
《观心处》通过对比热闹与宁静,展现了诗人对内心修行的思考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在喧嚣的环境中,诗人感到孤独,只有在方丈的静谧中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诗的前两句描绘了热闹的场景,表现出一种外在的纷繁复杂,而后两句则引导读者回到内心深处,思考真正的自我。在“灯前便是观心处”一句中,灯光象征着智慧与觉悟,强调了内心观察的重要性。最后的反问“要似观心有几人”更是引发对现实的深刻思考,指出真正能做到心灵观察的人少之又少。整首诗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观察与反思,传达出一种渴望内心宁静、追求真实自我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满坐喧喧笑语频: 描绘了一个热闹的场景,表现出周围人们的欢声笑语。
- 独怜方丈了无尘: 诗人却独自珍惜那清净的方丈,体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灯前便是观心处: 灯光下是观察内心的地方,隐含反思与自省的意图。
- 要似观心有几人: 反问道,能够真正做到观心的人有多少,暗示内心修行的稀缺性。
修辞手法:
- 对比: 热闹与宁静的对比,突出内心的渴望。
- 反问: “几人”反问句增强了表达的深度和思考的力度。
主题思想: 本诗探讨了人们在喧闹的社会中对内心宁静的渴望,强调了真正自我观察的重要性,反映了对内心修行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方丈: 象征宁静与心灵的清净。
- 灯: 象征智慧与觉悟,指引人们走向内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满坐喧喧笑语频”表达了什么样的场景?
A. 安静的图书馆
B. 热闹的聚会
C. 寂寞的房间
D. 自然的风景 -
诗人对“观心处”的理解是什么?
A. 观看他人
B. 观察内心
C. 享受喧嚣
D. 逃避现实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元稹与白居易的作品都探讨了生活的现实与内心的感受,但元稹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自省,而白居易则更多表现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与批判。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元稹诗集》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