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镜皎碧潭水,微波粗成文。
烟光垂碧草,琼脉散纤云。
岸柳好阴影,风裾遗垢氛。
悠然送春目,八荒谁与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景。清澈的水面如镜子般明亮,微波荡漾出细腻的涟漪。烟雾般的光辉洒落在碧绿的草地上,像美玉般的脉络散布在轻薄的云朵中。岸边的柳树投下了美丽的阴影,微风轻拂,带走了尘埃与污浊。我悠然自得地望着春天的景色,四周的浩瀚天地中,谁能与我共赏这美好呢?
注释:
- 镜皎:镜子般明亮。
- 碧潭:清澈的水潭,潭水如碧玉。
- 微波粗成文:微波荡漾,水面形成了文理。
- 烟光:如烟般的光辉。
- 琼脉:美玉般的脉络,形容云彩的细腻。
- 阴影:比喻柳树的阴影,给人以凉爽的感觉。
- 风裾遗垢氛:风的衣裾扫去污秽的气息。
- 悠然:无拘无束,心情愉悦。
- 八荒:广阔的天地,指四面八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稹(779年-831年),字子猷,号微之,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与白居易齐名,是“元白”诗派的重要代表,主张以诗抒情,关注民生,对社会问题有较深的思考。
创作背景:
《遣春十首》是元稹在春天写下的十首诗之一。这首诗创作于他人生的某个特定时刻,可能是春天的某一天,感受到春意盎然,触发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景色,诗人以清澈的潭水和微波为开篇,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水面如镜,反射出周围的景物,仿佛一切都被捕捉在这片碧潭中。接着,诗人描绘了光影与自然的融合,烟光洒落在碧草上,形成了美丽的画面。云朵轻盈,如美玉般的纹理散落在空中,充分展现了春天的生机。
在岸边,柳树的阴影为这一幅春景增添了一份凉意与深邃,风轻轻拂过,带走了尘埃,使得整个环境显得更加清新。最后,诗人以“悠然送春目”来表达他对春天的宁静与悠闲的感受,独自欣赏这美好的景色,思绪飘荡,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
整首诗传达出一种对春天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悠闲,展现了一种独特的自然美感。诗中的自然景象与诗人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优美的意境,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镜皎碧潭水:潭水清澈明亮,像镜子一样。
- 微波粗成文:微波荡漾,水面形成了细微的纹理。
- 烟光垂碧草:如烟的光辉洒落在绿草上。
- 琼脉散纤云:细腻的云彩如美玉般散布。
- 岸柳好阴影:柳树在岸边投下美丽的阴影。
- 风裾遗垢氛:风轻拂,带走了尘埃和污浊。
- 悠然送春目:我悠然自得地欣赏春天的景色。
- 八荒谁与群:在这浩瀚天地中,谁能与我同享这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潭水比作镜子,增强了景象的清晰感。
- 拟人:风裾“遗垢氛”,赋予风以人的特征,增加了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现春天的美丽与宁静,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欣赏。诗中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安宁与悠闲。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镜:象征清澈与真实,反映内心的宁静。
- 碧潭:代表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柳:象征柔美与生命的延续。
- 春:作为时间的象征,代表希望与新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白居易
- B. 元稹
- C. 杜甫
-
“镜皎碧潭水”中的“皎”字意思是?
- A. 明亮
- B. 黑暗
- C. 浑浊
-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春天的热爱
- B. 对秋天的思念
- C. 对冬天的孤独
答案:
- B. 元稹
- A. 明亮
- A. 对春天的热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元稹 vs. 白居易:
- 元稹的诗歌常表现出细腻的观察与内心的宁静,而白居易的作品则更关注社会民生,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特点。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有不同的侧重,但都富有深刻的意蕴。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元稹诗集》
- 《唐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