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远征》
时间: 2025-01-11 05:37: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夫远征
作者:元稹
赵卒四十万,尽为坑中鬼。
赵王未信赵母言,犹点新兵更填死。
填死之兵兵气索,秦强赵破括敌起。
括虽专命起尚轻,何况牵肘之人牵不已。
坑中之鬼妻在营,髽麻戴绖鹅雁鸣。
送夫之妇又行哭,哭声送死非送行。
夫远征,远征不必戍长城,出门便不知死生。
白话文翻译:
四十万赵国士兵,全部变成坑中的鬼魂。
赵王仍然不相信母亲的话,依然征召新兵来填补死亡的空缺。
被填补的士兵们士气低落,秦国强盛,赵国遭受重创。
即使是专门被派去的将领也很轻易地被击败,更何况那些被牵制的人。
坑中的鬼魂妻子在营中,梳着麻花辫,佩戴着绶带,鹅和雁在鸣叫。
送别丈夫的妇女又开始哭泣,哭声送死而非送行。
丈夫远征,远征不仅要守卫长城,出门后便不知生死。
注释:
- 赵卒:指赵国的士兵。
- 坑中鬼:指战死士兵的冤魂。
- 赵母言:指赵王的母亲对战争的预言。
- 兵气索:士兵的士气低落。
- 牵肘之人:受制于他人的人。
- 髽麻:指发髻,古代女性的发型。
- 绖:指一种装饰带,通常用于头饰或衣物。
典故解析:
- 赵王与赵母:历史上赵王的决策常受到母亲的影响,反映出传统的家庭观念和母亲对儿子的保护。
- 坑中鬼:隐喻战争的残酷,表达了对战争的控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唐代诗人、散文家,曾任宰相。他与白居易是友人,以诗歌和散文而闻名,倡导平易近人的文学风格。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代,正值战乱频繁之际,元稹通过描写战争带来的苦难,表达对士兵和家庭的深切关怀。
诗歌鉴赏:
《夫远征》以悲凉的笔调描述了战争给家庭和士兵带来的巨大创伤。开篇以“赵卒四十万,尽为坑中鬼”引入,展现了战争的惨烈与无情,四十万士兵的生死化为无形的鬼魂,暗示着战争对生命的吞噬。接下来的几句中,赵王的不信和不断征兵的行为,反映出统治者对战争的盲目和无知,显示出对人民生命的漠视。
诗中“坑中之鬼妻在营,髽麻戴绖鹅雁鸣”一句,生动描绘出送别的情景,战士的妻子在营中等待,既有生活的琐碎,又有对丈夫的深切思念,形成鲜明对比。最后以“夫远征,不必戍长城,出门便不知死生”结束,既是对战争无情的感慨,也是对生死无常的深刻反思。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展现了元稹对人性和战争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赵卒四十万:引入主题,展示战争的规模。
- 尽为坑中鬼:强调战士们的牺牲,表现出战争的惨烈与无情。
- 赵王未信赵母言:反映统治者对战争的无知与盲目。
- 犹点新兵更填死:揭示了不断征兵的无情,士气低迷。
- 坑中之鬼妻在营:表现战争对家庭的影响,妻子在营中等待与哀伤。
- 哭声送死非送行:深刻展现了送别的悲痛,无法承受的失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死去的士兵比作鬼,形象生动。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战争的控诉,深刻揭示了战争带来的无尽悲痛和对生命的漠视,展现出人们对生死的无奈与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坑中鬼:象征死去的士兵,代表了战争的残酷。
- 妻子:象征着家庭与爱情的牺牲。
- 哭声:传达出深切的悲伤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赵卒四十万”指的是哪个国家的士兵?
- A) 秦国
- B) 赵国
- C) 汉国
- D) 魏国
-
诗中“坑中之鬼妻在营”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悲伤
- C) 愤怒
- D) 无聊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赞美战争
- B) 对战争的控诉
- C) 描述爱情
- D) 讲述历史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写战乱带来的苦痛。
诗词对比:
- 杜甫的《兵车行》与元稹的《夫远征》都探讨了战争对人民的影响,然而杜甫更侧重于对战士的描写,而元稹则通过家庭的视角反映战争的残酷。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歌选》
- 《唐诗三百首》
- 《元稹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