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百里奚》

时间: 2025-04-27 00:48:07

贫来刍牧竟何疑,只是要秦一事非。

爵禄无心殊已久,谁能白首恋轻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贫来刍牧竟何疑,只是要秦一事非。
爵禄无心殊已久,谁能白首恋轻肥。

白话文翻译:

我贫穷的时候,也不再怀疑什么,只是想要的那件事情与秦国无关。
对官爵和财富早已无心,谁能在白头之年仍然对那些轻薄的享受恋恋不舍呢?

注释:

  • 贫来:指贫穷降临。
  • 刍牧:刍(chú)指草,牧指放牧。这里可理解为以草为生,形容贫困生活。
  • 只是一事非:指的是自己所想要的事情并非与秦国相关。
  • 爵禄:指官爵和俸禄。
  • 无心:指没有心意、没有兴趣。
  • 白首:指年老、白发苍苍。
  • 轻肥:指轻薄的享乐和奢华的生活。

典故解析:

孟子在其著作中提到的“百里奚”是一位典型的贱士,虽然身处困境,但始终保持自己的理想与追求。诗中提到的“秦”可能指的是当时的政治局势,表达了诗人对权贵生活的淡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普,宋代诗人,以其豪放的个性和清晰的笔触著称。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强调个人理想与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写作于政治动荡的时代,诗人经历了贫困与挫折,表达了对权利与财富的淡漠,体现了一种高尚的精神追求。

诗歌鉴赏:

陈普的《孟子·百里奚》情感真挚,既有对现实的深刻反思,也有对理想的坚定追求。诗的开头“贫来刍牧竟何疑”直接表明了诗人对贫困的坦然态度,暗示了他对生计的接受与无畏。接着,“只是要秦一事非”则显示出诗人与世俗权力的疏离,他并不追逐那些表面的光鲜,而是更关注内心的坚定与纯净。

在“爵禄无心殊已久”中,诗人明确表态,自己早已不再渴望官场的荣华富贵,这种放下欲望的态度,反映出一种高尚的气质与理想追求。同时,最后一句“谁能白首恋轻肥”更是对那些沉迷于奢华享受的人的讽刺,诗人以此警醒世人,年老时应当追求更深层次的精神信仰,而非物质的享乐。

整首诗言辞简练而意蕴深远,具有强烈的个性化特征,展现了诗人不屈的精神和对自我价值的坚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贫来刍牧竟何疑”:贫穷的生活让我无所畏惧,我不再对生活的困境有所疑虑。
  2. “只是要秦一事非”:我渴望的事情并不涉及权力中心的秦国。
  3. “爵禄无心殊已久”:对官位与财富的追求早已淡漠,心中没有这方面的执念。
  4. “谁能白首恋轻肥”:年纪大了,谁还会对那些轻薄的享乐心存念想呢?

修辞手法

  • 对仗:开头的“贫来”与“爵禄”,形成鲜明对比。
  • 反问:“谁能白首恋轻肥”运用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人们对物质的追求在时间面前的渺小。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贫穷与财富、理想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精神追求的赞美和对物质欲望的批判,体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与自由的理想。

意象分析:

  • 贫困:象征现实的艰难与内心的无畏。
  • 权贵:象征社会的诱惑与虚荣。
  • 白首:象征生命的终点和对追求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贫来”的意思是?

    • A. 富有
    • B. 贫穷
    • C. 陶醉
  2. “爵禄无心”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态度?

    • A. 渴望财富
    • B. 对权力的无所谓
    • C. 对生活的悲观
  3. 最后一句“谁能白首恋轻肥”的含义是什么?

    • A. 讽刺沉迷奢华的人
    • B. 赞美享受生活
    • C. 希望追求物质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同样探讨贫与富的对比。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诗词对比

  • 陈普与陶渊明的作品在主题上均反映了对官场的厌倦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但陈普更加强调个人内心的追求,而陶渊明则更多地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两者的风格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入门与赏析》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

以上是对《孟子·百里奚》的详尽解析,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