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舟会川县宰亓暄岩》

时间: 2025-01-11 05:19:50

此地不知谁作宰,即知欲访恐生嗔。

多君官久情如旧,陌路犹能识故人。

意思解释

泊舟会川县宰亓暄岩

原文展示:

此地不知谁作宰,即知欲访恐生嗔。
多君官久情如旧,陌路犹能识故人。

白话文翻译:

这地方不知道是谁做的官,若是想去拜访,恐怕会惹人生气。
可是你我之间的情谊已经很久了,即使在陌生的路上,仍然能认出彼此。

注释:

  • :宰相、官员。这里指地方官。
  • :生气、发怒。
  • :对人的尊称,这里指朋友或熟悉的人。
  • :旧情、老朋友。
  • 陌路:陌生的道路,形容不熟悉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田霢(约1685-1755),字梦圭,号青山,清代诗人,出生于湖南。田霢以其清新优雅的风格和对自然的细腻描绘而著称。他的作品多以山水为题材,反映了他对生活和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田霢游览会川县时,表达了他在陌生环境中对故人的思念和对官场交往的微妙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宰”的提及,引入了对官场关系的思考。诗人以“此地不知谁作宰”开头,表达了对陌生环境的无奈和对官场人物的陌生感,暗示了官场人情的复杂与微妙。而“欲访恐生嗔”则表现了他在想要拜访朋友时的顾虑,生怕因身份差异而引起误会或不快。这种小心翼翼的态度在古代社会中并不少见,反映了诗人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

接下来的“多君官久情如旧”则是对过去情谊的肯定,尽管身处异地,彼此仍能在“陌路”中相识,这种情感的深厚和纯真令人感动。诗人通过两个对比的场景,展示了外在环境与内心情感之间的差异,传达出一种对真挚友谊的珍视。

整首诗结构紧凑,情感真挚,展示了清代文人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和对友情的追求,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此地不知谁作宰:表达对地方治理者的陌生感,反映出诗人对环境的无知。
  2. 即知欲访恐生嗔:揭示了诗人对人际交往的顾虑,尤其是在官场中可能引起的误解。
  3. 多君官久情如旧:强调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感情,尽管时间和空间改变了环境。
  4. 陌路犹能识故人:表现出即使在陌生的环境中,真正的友情依然能够穿越一切障碍。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对陌生环境与故人情谊的对比,突出了友情的珍贵。
  • 隐喻:用“宰”隐喻官场的复杂关系,反映了人际交往的微妙。
  • 提问:通过“欲访恐生嗔”体现出对人际关系的思考与担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与友谊的珍贵,强调了在陌生环境中,真挚的情感能够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意象分析:

  • :象征权力与地位,反映出诗人对官场复杂关系的感慨。
  • 陌路:象征着人生旅途的变迁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 故人:象征着真挚的友谊和情感的纽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宰”指的是什么?

    • A. 地方官
    • B. 皇帝
    • C. 诗人自己
    • D. 农民
  2. 诗人对友谊的态度是:

    • A. 不在乎
    • B. 珍视
    • C. 轻视
    • D. 忘记
  3. “陌路犹能识故人”表达了什么?

    • A. 不认识
    • B. 依然能够认出
    • C. 过去的情谊已经消失
    • D. 未来的希望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背景是送别,情感更加浓烈。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了理想的人际关系和避世的思想,反映了对真善美的追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田霢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