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 雅州除夕》
时间: 2025-01-26 01:40: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烛影摇红 雅州除夕
作者: 沈祖棻 〔现代〕
换尽年光,烛花依旧红如此。
故家箫鼓掩胡尘,中夜悲笳起。
拨冷炉灰未睡,忍重提昆池旧事。
明朝还怕,剩水残山,春归无地。
彩燕飘零,玉钗蓬鬓愁难理。
当筵莫劝酒杯深,点点神州泪。
空忆江南守岁,照梅枝灯痕似水。
星沉斗转,北望京华,危阑频倚。
白话文翻译:
时光流逝,烛光依旧如红花般明艳。故乡的箫和鼓声掩盖了外界的尘世喧嚣,午夜时分悲笳声响起。拨动冷却的炉灰仍未入睡,忍不住重提昆池的旧事。明天又怕,剩下的水和山,春天再无归处。彩燕飘落,玉钗和蓬松的发丝愁苦难以梳理。酒席上不要劝我再喝酒,泪水点滴洒落在神州。空自怀念江南的守岁,梅枝上灯光的痕迹如水般流淌。星辰沉落,斗柄转动,北望京华,频频倚靠在危阑。
注释:
- 烛影:烛光的影子,象征着温暖与希望。
- 箫鼓:古代乐器,常用于节庆和宴会。
- 悲笳:悲伤的音乐,笳是古代的一种乐器。
- 昆池:指古代的池塘,可能是指作者的故乡。
- 春归无地:春天不再回归的感慨,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 彩燕:比喻春天的到来,但这里却是飘零的状态,象征着失落。
- 玉钗:古代女子的发饰,象征美丽与青春。
- 神州:指中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祖棻(生卒年不详),现代诗人,以细腻的情感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厚理解为特点。他的作品常常融入个人感受与社会背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除夕之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流逝时光的感慨。除夕本是团圆的时刻,但诗中却流露出孤独与惆怅,反映了社会变迁带来的情感疏离。
诗歌鉴赏:
《烛影摇红 雅州除夕》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展现了沈祖棻对传统节日的独特感受。诗的开头通过“烛影摇红”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又孤独的氛围,烛光摇曳的影子似乎在诉说着诗人内心的感受。接着,诗人提到“故家箫鼓掩胡尘”,这句不仅描绘了节日的气氛,也暗示了外界的纷扰与内心的寂寞。中夜的笳声响起,更是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
“拨冷炉灰未睡”一句,展现了诗人对旧事的追忆,忍不住重提往事。诗中提到的“剩水残山”暗示着岁月的流逝与春天的无情,似乎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和对流逝青春的惋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换尽年光,烛花依旧红如此:时光变迁,烛光依旧红艳,表明岁月的流逝与情感的恒久。
- 故家箫鼓掩胡尘,中夜悲笳起:家乡的音乐掩盖了外界的喧嚣,午夜的悲笳声让人感到孤独和惆怅。
- 拨冷炉灰未睡,忍重提昆池旧事:清晨未至,诗人对往事的追忆难以入眠。
- 明朝还怕,剩水残山,春归无地:对未来的担忧,春天已经不再,暗示着失去的美好。
- 彩燕飘零,玉钗蓬鬓愁难理:春燕已去,女子的愁苦难以梳理,象征着青春的逝去。
- 当筵莫劝酒杯深,点点神州泪:拒绝饮酒,泪水洒落,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
- 空忆江南守岁,照梅枝灯痕似水:怀念江南的守岁,梅树上的灯光像流水一样消逝。
- 星沉斗转,北望京华,危阑频倚:夜空星辰沉落,诗人向北眺望京城,频频倚靠在栏杆上,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烛花”比喻烛光,形象生动。
- 拟人:如“彩燕飘零”,使燕子具有人情感。
- 对仗:如“星沉斗转”与“北望京华”,形成了对称美。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着除夕的主题,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迷茫,情感细腻而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烛影:象征着温暖、希望与团圆。
- 箫鼓:代表节日的欢庆与人情的温暖。
- 悲笳:象征着孤独与惆怅。
- 彩燕:春天的使者,但在这里是失落的象征。
- 梅枝灯痕:象征着记忆与流逝的时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烛花”象征什么? A. 温暖与希望
B. 悲伤与孤独
C. 欢乐与团圆 -
诗人对未来的情感是什么? A. 充满希望
B. 迷茫与担忧
C. 无所谓 -
“彩燕飘零”中的“彩燕”代表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少女的青春
C. 失落与回忆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静夜思》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沈祖棻的作品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杜甫更多地关注国家的命运,而沈祖棻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流露。
- 李白《静夜思》同样在夜晚思念故乡,但沈祖棻的情感更为复杂,包含了对往事的追忆和对未来的迷茫。
参考资料:
- 《现代诗歌鉴赏》
- 《古典诗词解析》
- 《沈祖棻生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