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遁居无外事,白日不胜长。
诗为穷差进,琴虽老未忘。
映窗精试墨,闭閤苦留香。
年少无相诮,功名事更狂。
白话文翻译:
隐居在外,没有其他事情可做,
白天的时光漫长得令人难以忍受。
虽然诗歌是为了穷困而写,
但琴声虽老,却依然不曾忘却。
窗前认真试墨,
关上门却仍然觉得香气留存。
年轻时没有人嘲笑我,
而如今功名的事更显得狂妄。
注释:
- 遁居:隐逸,指逃避世俗生活而隐居。
- 白日不胜长:形容白天时间过得非常漫长,心中无事,感到无聊。
- 穷差进:穷困时写诗,形容写作的动机和状态。
- 琴虽老未忘:即使琴老了,仍然没有忘记弹奏的技艺。
- 映窗精试墨:在窗前认真地试写墨。
- 闭閤苦留香:关上门却仍感到香气在留存。
- 年少无相诮:年轻时没有人对我进行嘲讽。
- 功名事更狂:对名利的追求愈加疯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晚号渔隐,南宋著名诗人、词人。他的诗歌深刻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个人的理想,风格豪放,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陆游晚年,正值他隐居生活的时期,诗中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悟与追求,以及对功名的反思。
诗歌鉴赏:
陆游的《即事六首 其二》是一首反映隐居生活的诗,展示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对艺术追求的思考与感悟。诗的开篇以“遁居无外事”引入,表现出一种逃避世俗的姿态,白天的漫长让诗人感到孤独与无聊。接着,诗人提到写诗的动机,虽然处于穷困之中,但仍然坚守着自己的写作理想,诗歌成了他表达情感和心声的渠道。
“琴虽老未忘”展现了诗人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尽管岁月流逝,技艺未曾遗忘,反而愈加精进。接下来的“映窗精试墨”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追求,窗前的试墨不仅是对技艺的探索,也是对自我内心世界的探寻。
“年少无相诮,功名事更狂”则是对人生的反思,年轻时的无忧无虑,和如今对功名的疯狂追求形成鲜明对比,极具讽刺意味。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传达出一种隐士的孤独与对世俗名利的淡然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遁居无外事:诗人选择隐居,远离世俗纷争,表达了一种渴望宁静的心态。
- 白日不胜长:漫长的白天让人感到无聊,暗示生活的单调。
- 诗为穷差进:写诗是为了表达内心的困境,反映了作者的生活状态。
- 琴虽老未忘:尽管时光已经过去,作者对琴艺仍然保持热爱和记忆。
- 映窗精试墨:在窗前认真地练习书法,展现了对艺术的追求。
- 闭閤苦留香:关上门却仍然感受到香气,象征着对艺术的执着留恋。
- 年少无相诮:年轻时无忧无虑,没有人对自己进行嘲笑。
- 功名事更狂:如今对名利的追求显得愈加疯狂,反映出对世俗的嘲讽。
修辞手法:
- 对比:年少时的轻松与现在的疯狂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琴声、墨香象征着艺术与生活的哲学。
- 反讽:对功名的狂热追求进行批判,表达作者的无奈与思考。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功名的反思,表现了诗人对艺术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漠,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坚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日: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孤独。
- 琴:象征艺术与个人情感的表达。
- 墨:象征书法与文化修养。
- 香:象征艺术的持久影响与内心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选择隐居的原因是什么? A. 追求名利
B. 逃避世俗纷争
C. 喜欢安静
D. 以上皆是 -
“琴虽老未忘”是什么意思? A. 琴已经坏了
B. 忘记了弹琴
C. 对琴艺的热爱没有消失
D. 不喜欢弹琴 -
诗中提到的“年少无相诮”反映了什么? A. 年轻时无忧无虑
B. 年轻时爱追求名利
C. 年轻时受到嘲笑
D. 年轻时对生活感到无聊
答案:
- B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样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
- 杜甫的《登高》: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对比:
- 陆游与白居易的作品对比,陆游的作品更多地渗透了对国事的忧虑,而白居易则偏重于对民生的关怀,两者在主题上虽有不同,但都体现了深厚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资料:
- 《陆游诗词集》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