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瑟怨》

时间: 2025-01-10 18:29:11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瑶瑟怨
冰簟银床梦不成,
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
十二楼中月自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独的女子在寒冷的夜晚,无法入梦的情景。她躺在冰凉的床上,梦境无法成形;夜空如同清澈的水,轻柔的云朵在其中飘荡。远处传来大雁的鸣叫,飞往潇湘的方向,而在那十二层楼阁中,明亮的月光依旧照耀。

注释:

字词注释:

  • 冰簟:冰凉的席子,指在夏天时用冰块制成的席子,象征着寒冷和不适。
  • 银床:指用银装饰的床铺,这里用以强调奢华与孤独的对比。
  • 碧天如水:形容夜空清澈明亮,像水一样宁静。
  • 雁声:指大雁的叫声,通常象征离别或思念。
  • 潇湘:潇水与湘水,古代指代湖南地区,常与思念、离愁相关。
  • 十二楼:古代楼阁的数量,象征着高雅与孤独。

典故解析: 这首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潇湘”常常出现在古诗中,代表着思念和离愁,体现出诗人在此情境下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温庭筠(812年-866年),字飞卿,号蓝田,唐代诗人,擅长词,流派上属于“花间派”。其作品多描写女性的情感和细腻的生活细节,风格婉约。

创作背景: 《瑶瑟怨》创作于温庭筠的晚年,诗中流露出对爱情的思念与对孤独生活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情感的无奈。

诗歌鉴赏:

《瑶瑟怨》是温庭筠的经典作品之一,诗中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展现了女性在孤寂夜晚的心境。开篇“冰簟银床梦不成”,即以“冰簟”与“银床”形成鲜明对比,前者代表寒冷与孤独,后者则象征奢华与空虚,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无奈。接着“碧天如水夜云轻”,描绘出静谧的夜空,营造了一个清幽但又冷清的氛围,恰如诗人内心的孤独。

“雁声远过潇湘去”,提到大雁的鸣叫,寓意着离别与思念,带给人一种深切的感伤。最后一句“十二楼中月自明”,强调了即便在这样的孤独中,月亮依旧明亮,象征着希望与理想的存在,然而这种美好与孤独的对比又令诗人感到更加深沉的忧伤。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温庭筠对女性情感的细腻观察与深刻理解,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不舍,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冰簟银床梦不成:在冰凉的席子和华丽的床上,无法进入梦乡,描绘了环境的寒冷与内心的孤独。
  2. 碧天如水夜云轻:夜空如水般清澈,云朵轻柔飘荡,营造出宁静而又寂寞的氛围。
  3. 雁声远过潇湘去:大雁的叫声远去,象征离别与思念,暗示着诗人的内心感受。
  4. 十二楼中月自明:即使在孤独中,月光依然明亮,象征着希望与理想的存在。

修辞手法:

  • 对比:冰簟与银床形成对比,表现奢华的孤独。
  • 意象:通过夜空与雁声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情感氛围。
  • 象征:月亮的明亮象征着希望与理想。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爱情与孤独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在奢华背后隐藏的孤独与无奈,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冰簟:象征寒冷与孤独。
  • 银床:象征奢华与空虚。
  • 碧天:象征清澈与宁静。
  • 雁声:象征离别与思念。
  • 月亮:象征希望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冰簟”主要象征什么? A. 温暖
    B. 寒冷与孤独
    C. 奢华

  2. “十二楼中月自明”中的“明”字在这里表示什么? A. 光亮
    B. 明白
    C. 忧伤

  3. “雁声远过潇湘去”暗示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思念与离别
    C. 冷漠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与温庭筠的《瑶瑟怨》相比,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对爱情的思念,但其风格更加柔和与婉约,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此外,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虽主题相似,但更多地体现了对亲情的思念,反映出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温庭筠诗词研究》
  • 《唐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