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书方伯谟窗间 赵蕃 〔宋代〕
问此林间屋,何年所筑成。 开窗山自入,绕屋水长鸣。 可静看书眼,如参琢句声。 白云原上宅,比并孰堪兄。
白话文翻译:
询问这林间的屋子,是哪一年建造的。 打开窗户,山景自然映入眼帘,环绕屋子的水流长久地鸣响。 这里可以静心阅读,仿佛参与了琢磨诗句的声音。 在白云覆盖的原野上的住宅,与之相比,谁能称得上是兄弟。
注释:
字词注释:
- 方伯谟: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同僚。
- 窗间:窗户旁边。
- 山自入:山景自然映入眼帘。
- 水长鸣:水流长久地鸣响。
- 看书眼:指阅读的环境或心境。
- 参琢句声:参与琢磨诗句的声音,比喻创作诗句的氛围。
- 白云原上宅:指在白云覆盖的原野上的住宅,形容环境幽静。
典故解析:
- 无明显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之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此诗可能是赵蕃访问方伯谟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居所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背景可能是赵蕃访问方伯谟的居所,对其幽静的环境和适合读书创作的氛围感到赞赏,从而写下了这首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友人居所的描绘,展现了幽静的自然环境和适合读书创作的氛围。首两句询问屋子的建造年份,引出对环境的描述。中间两句通过对山水的描绘,传达出宁静和诗意。最后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这种隐逸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问此林间屋,何年所筑成。——询问这林间的屋子是哪一年建造的,引出对环境的关注。
- 开窗山自入,绕屋水长鸣。——打开窗户,山景自然映入眼帘,环绕屋子的水流长久地鸣响,描绘了幽静的自然环境。
- 可静看书眼,如参琢句声。——这里可以静心阅读,仿佛参与了琢磨诗句的声音,表达了适合读书创作的氛围。
- 白云原上宅,比并孰堪兄。——在白云覆盖的原野上的住宅,与之相比,谁能称得上是兄弟,表达了对这种隐逸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拟人:“山自入”、“水长鸣”赋予山水以人的行为,增强了诗意。
- 比喻:“如参琢句声”比喻读书创作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居所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幽静自然环境和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读书创作氛围的赞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林间屋:幽静的居所。
- 山自入:自然映入眼帘的山景。
- 水长鸣:长久鸣响的水流。
- 看书眼:适合阅读的环境。
- 琢句声:创作诗句的氛围。
- 白云原上宅:幽静的隐逸生活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开窗山自入”描绘了什么景象? A. 山景自然映入眼帘 B. 水流长久地鸣响 C. 适合阅读的环境 D. 创作诗句的氛围
-
诗中“如参琢句声”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D. 排比
-
诗的最后一句“比并孰堪兄”表达了什么? A. 对友人的赞美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C. 对读书创作的赞赏 D. 对自然环境的喜爱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对幽静自然环境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 陶渊明《归园田居》: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和诗意。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与赵蕃《书方伯谟窗间》:两者都描绘了幽静的自然环境和隐逸生活,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而赵蕃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读书创作氛围的赞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
- 《中国古代文学史》:了解宋代诗歌的背景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