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竹枝词 其四
作者: 倪瓒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春愁如雪不能消,又见清明卖柳条。
伤心玉照堂前月,空照钱唐夜夜潮。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忧愁如同雪一样,无法消散,刚好又遇到清明节有人在卖柳条。
伤心的月光照耀着堂前,空荡荡地映照着钱塘江每一个夜晚的潮水。
注释:
- 春愁:春天的忧愁,指的是因春天而产生的愁苦情绪。
- 如雪不能消:比喻愁苦深重,宛如雪无法融化,意指忧愁久久无法消散。
- 清明:指清明节,时节在春季,通常是踏青和扫墓的日子。
- 柳条:杨柳的枝条,清明时节常用来插在坟墓上,象征春天和生机。
- 玉照:指明月,月光如同美玉般耀眼。
- 钱唐:指钱塘江,江潮连绵,暗示思念之情。
典故解析:
“清明”不仅是一个节气,也是祭祀先人的时日。古人习惯在这个时节扫墓、怀念故人。而“钱唐”则是古代江南的名胜之一,诗人表现出对故人的思念,连接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倪瓒,元代著名画家和诗人,生于1340年,卒于1420年。倪瓒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和田园生活,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个人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春天,正值清明时节,诗人或因思念故人而感到忧愁,表达了对失去的思念和对春天的感慨。
诗歌鉴赏:
《竹枝词 其四》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情感描绘了春天的忧愁和对故人的思念。首句“春愁如雪不能消”直接点出诗人内心的沉重情绪,春天本应是生机勃勃的季节,然而却因愁苦而显得格外沉重。接下来的“又见清明卖柳条”,将愁绪与清明节的习俗结合,体现了人们在这个季节怀念故人的普遍情感。
“伤心玉照堂前月”承接了前句的情感,月光照耀下,诗人似乎在思考往昔的美好与如今的失落,月光与潮水的交织,似乎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对过去的追忆。这种情感的流动,让整首诗在静谧中透出一种深切的悲凉。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愁苦,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命的无常,使读者在品味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愁如雪不能消:春天的忧愁如同积雪般无法融化,强调了愁苦的沉重。
- 又见清明卖柳条:在清明节看到有人卖柳条,增添了对春天的思考。
- 伤心玉照堂前月:月光如玉般照耀着,映衬出诗人的伤心。
- 空照钱唐夜夜潮:月光照耀着空荡荡的钱塘江夜晚潮水,暗示了诗人的孤独与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春愁如雪”将愁苦具象化,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月光、潮水等意象相互交织,体现了自然与情感的联系。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与内心的愁苦,展现了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生命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愁:象征春天的悲伤,暗含生命的无常。
- 柳条:象征春天的生机,同时也隐喻对逝去的怀念。
- 月亮:象征思念与孤独,照耀着诗人内心的愁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春愁如雪”的意思是什么?
- A. 春天的快乐
- B. 春天的忧愁
- C. 春天的温暖
- D. 春天的繁华
-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 A. 端午节
- B. 中秋节
- C. 清明节
- D. 春节
-
“玉照”指的是什么?
- A. 明亮的阳光
- B. 清澈的河流
- C. 美丽的月光
- D. 繁华的街市
答案:
- B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静夜思》对比:两首诗都表现了思乡之情,但李白的诗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直接表达,而倪瓒的诗则通过春天的景象与清明的习俗传达出思念的深刻与细腻。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入门》
- 《诗词意象与情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