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瞿塘峡口水烟低》
时间: 2025-01-11 11:50: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竹枝词·瞿塘峡口水烟低
瞿塘峡口冷烟低,
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到竹枝声咽处,
寒猿晴鸟一时啼。
竹枝苦怨怨何人,
夜静山空歇又闻。
蛮儿巴女齐声唱,
愁杀江楼病使君。
巴东船舫上巴西,
波面风生雨脚齐。
水蓼冷花红蔟蔟,
江蓠湿叶碧萋萋。
江畔谁人唱竹枝,
前声断咽后声迟。
怪来调苦缘词苦,
多是通州司马诗。
白话文翻译
在瞿塘峡口,清冷的烟雾弥漫,白帝城头的月亮向西沉落。当歌声唱到竹枝的哀怨处,寒猿与晴鸟齐声啼鸣。竹枝何必苦怨谁呢?夜晚静谧,山空寂静,依旧能听到那哀伤的歌声。蛮族的儿女与巴地的女子齐声歌唱,愁苦得让江楼的病人心碎。
在巴东的船舫上,向巴西驶去,波面上风起雨骤交织。水边的蓼花冷艳,红色如蔟,江边的湿叶碧绿,生机盎然。江边究竟是谁在唱竹枝曲呢?前声断绝、后声缓慢,令人心伤。原来那调子苦涩是因为歌词的悲哀,很多都是通州司马的诗作。
注释
- 瞿塘峡:位于四川,是长江三峡之一,风景秀丽。
- 白帝城:古城名,位于瞿塘峡口,是著名的历史文化遗址。
- 竹枝:指《竹枝词》系列诗歌,常常描写乡村生活和爱情。
- 蛮儿、巴女:指巴蜀地区的少数民族,体现地方文化。
- 通州司马:指唐代诗人司马光,诗风悲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作品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而闻名。他的诗歌多描写社会现实,关心民生,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竹枝词·瞿塘峡口水烟低》创作于白居易晚年,反映了他对乡土情怀的眷恋和对人间离愁的感慨。诗中融合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使作品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歌鉴赏
这首《竹枝词·瞿塘峡口水烟低》是白居易以竹枝词的形式,描绘了瞿塘峡口的自然景色和人们的情感。首先,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如“冷烟低”、“月向西”等,展现出一种静谧而又清冷的氛围。这种氛围与后文中提到的“寒猿晴鸟一时啼”形成鲜明对比,既有自然的和谐,又有生命的孤寂。
诗的前半部分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引入人文情感,尤其是“竹枝苦怨怨何人”,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人世间离愁的思考。随后,诗中提到“蛮儿巴女齐声唱”,展现出一种地方文化的生动,音乐与自然交融在一起,形成了诗的情感高潮。
后半部分则通过对船舫、波面、花叶的细腻描写,进一步深化了诗的意境,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对乡土的深情眷恋。诗的结尾“怪来调苦缘词苦”,则总结了整个诗的情感基调,突出了词调的苦涩与人生的无奈,使整首诗在美丽的景色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瞿塘峡口冷烟低:描绘峡口的冷清,给人一种孤寂感。
- 白帝城头月向西:时间推移,月亮逐渐西沉,暗示夜晚的降临。
- 唱到竹枝声咽处:歌声中带着情感,似乎在诉说什么。
- 寒猿晴鸟一时啼:自然界的生灵也随着歌声而感到悲伤。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寒猿晴鸟”,形成对比。
- 拟人:将自然界的动物与歌声结合,表现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愁、乡土和自然三者的结合,表达了对人世间苦闷的深刻感悟与对自然美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烟:象征着朦胧、遥远的记忆。
- 月:常与思乡、离别相联系。
- 竹枝:象征着乡土情感,表达民间生活的真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白帝城”位于哪个地区?
- A. 四川
- B. 湖南
- C. 江苏
- “寒猿晴鸟一时啼”中的“晴鸟”指的是?
- A. 受伤的鸟
- B. 愉快的鸟
- C. 宁静的鸟
- 诗中“竹枝”主要是指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一种民间歌曲
- C. 一种乐器
答案
- A. 四川
- B. 愉快的鸟
- B. 一种民间歌曲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竹枝词》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都是描写自然与人情的诗作,但白居易更侧重于民间生活的细腻观察,而张若虚则更具哲理性,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全集》
- 《中国古典诗词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