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双龙对起》

时间: 2025-02-04 14:09:58

钱塘西湖有诗僧清顺,所居藏春坞,门前有二古松,各有凌霄花络其上,顺常昼卧其下。

时余为郡,一日屏骑从过之,松风骚然,顺指落花求韵,余为赋此。

双龙对起,白甲苍髯烟雨里。

疏影微香,下有幽人昼梦长。

湖风清软,双鹊飞来争噪晚。

翠飐红轻,时下凌霄百尺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减字木兰花·双龙对起》
作者: 苏轼

双龙对起,白甲苍髯烟雨里。
疏影微香,下有幽人昼梦长。
湖风清软,双鹊飞来争噪晚。
翠飐红轻,时下凌霄百尺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西湖的美丽景色。双龙对起的松树在烟雨中显得苍老而苍劲,树上飘散着凌霄花的香气,正好有一位隐者在此安静地做着白日梦。微风轻柔,湖面上,两只喜鹊在黄昏时争吵鸣叫。花朵轻盈地随风摇曳,凌霄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娇艳。

注释

  • 双龙对起:指的是两棵古松树,形似双龙相对而立。
  • 白甲苍髯:形容古松树的苍劲,像老者的白发和胡须。
  • 烟雨里:指的是西湖常有的烟雨朦胧的景象。
  • 疏影微香:树影疏朗,花香淡雅。
  • 幽人:指隐居在此的诗僧清顺。
  • 湖风清软:湖面吹来的风清新而柔和。
  • 双鹊:双只喜鹊,象征吉祥。
  • 争噪晚:在黄昏时争相鸣叫。
  • 翠飐红轻:形容花朵的颜色鲜艳,轻盈飘动。
  • 凌霄:指凌霄花,一种常见的爬藤植物,花色鲜红,象征热烈与生命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散文及书法均有很高成就,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苏轼任职郡守期间,反映了他在西湖之畔的悠闲生活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苏轼与清顺有过交往,因而在此处写下了对这位诗僧及其环境的赞美。

诗歌鉴赏

《减字木兰花·双龙对起》以清新自然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西湖的美丽风光。整首词以"双龙对起"的古松作为开篇,生动地描绘出松树在烟雨中的苍劲之姿。此处的"双龙"不仅仅是形象的比喻,同时也暗示着一种气势和神秘感。

接着,诗人描绘松树上盛开的凌霄花,给人以清香的感受,"疏影微香"传达出一种幽雅和静谧的氛围。这里的"幽人"则引入了人文元素,表现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

湖风轻柔,傍晚时分,双鹊争相鸣叫,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最后"凌霄百尺英"的意象,更是将全诗推向了高潮,象征着生命的蓬勃与希望。整首词在细腻的描绘与情感的渲染中,展现了自然美与人文情怀的完美结合,体现了苏轼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双龙对起,白甲苍髯烟雨里。

    • 这句描绘了两棵古松树在烟雨中高耸的景象,形象而生动地传达出自然的气势。
  2. 疏影微香,下有幽人昼梦长。

    • 这里通过"疏影"和"微香"的描写,表现出松树与花香的清雅,"幽人"则是暗指诗僧,体现了隐逸的生活。
  3. 湖风清软,双鹊飞来争噪晚。

    • 描述湖面上吹来的轻柔风,和傍晚时分喜鹊的叫声,整体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生动的氛围。
  4. 翠飐红轻,时下凌霄百尺英。

    • 最后一句展示了凌霄花的娇美,象征着生命的蓬勃与希望,诗意盎然。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双龙"比喻松树,生动形象。
  • 对仗:如“疏影”与“微香”,结构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 拟人:如“双鹊飞来争噪”,赋予鸟儿以生命和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西湖的自然景色,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隐逸生活的追求,表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之美。

意象分析

  • 双龙:象征着力量与气势。
  • 白甲苍髯:代表古老与苍劲。
  • 疏影微香:传达出清雅与幽静。
  • 幽人:象征隐逸者的生活态度。
  • 双鹊:象征吉祥与生机。
  • 凌霄:象征生命的热情与奋发向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轼的《减字木兰花》主要描写了哪个地方的景色?

    • A. 黄山
    • B. 西湖
    • C. 长江
  2. 诗中提到的"双龙"指的是?

    • A. 两条河流
    • B. 两棵古松
    • C. 两只鸟
  3. 诗中的"幽人"指的是谁?

    • A. 诗僧清顺
    • B. 苏轼自己
    • C. 一位渔夫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同题材: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描绘了自然之美,展现了诗人的豪情与对自然的热爱。
  • 不同风格:杜甫的《春望》则展现了战乱中的忧国忧民情怀,与苏轼的悠然自得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全集》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