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

时间: 2025-01-24 09:51:41

朝云横度。

辘辘车声如水去。

白草黄沙。

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过也。

万结愁肠无昼夜。

渐近燕山。

回首乡关归路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
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
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过也。万结愁肠无昼夜。
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白话文翻译:

朝霞的云彩横跨天空,
车轮的声响像流水般渐行渐远。
白色的草丛和黄色的沙地,
月光照耀着孤独的村庄,只有三两户人家。
飞鸿从空中掠过,
万千忧愁在心头缠绕,无昼夜之分。
渐渐靠近燕山,
回首故乡的路途,归去的路实在艰难。

注释:

  • 朝云横度: 早晨的云彩横跨天空,形容天气和景象。
  • 辘辘: 形容车轮转动的声音。
  • 白草黄沙: 描述了荒凉的自然景象。
  • 月照孤村: 月光照耀着孤零零的村庄,强调了孤独感。
  • 飞鸿: 指候鸟,象征着旅途的遥远和归乡的渴望。
  • 万结愁肠: 心中的忧愁如万千的结,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愁苦。
  • 燕山: 指燕山,地理位置暗示了归乡的路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蒋氏女,生活于宋代,具体生平资料较少,但其作品常体现女性的细腻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观察。蒋氏女的诗风清丽,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旅途中,诗人途经雄州驿时的所感所思,反映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旅途的感慨。历史背景下,宋代正值社会变迁,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心境,表达了对故乡和人生的深切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以其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与旅途的孤独感。首句“朝云横度”便为全诗定下了清晨的氛围,云彩的横跨似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旅途的无常。接下来的“辘辘车声如水去”,用车声比喻流水,既描绘了旅途的流畅,也暗示着人生如水,逝去无痕。

“白草黄沙”描绘了一幅荒凉的自然画面,月光照耀下的孤村则增添了一种寂寞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家乡的依恋。飞鸿的出现,更是加深了这种思乡情绪,飞鸟象征着自由与希望,同时也暗示着归乡的渺茫与难以实现的愿望。

最后两句“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表达了对故乡的无尽思念与归途的艰难,燕山作为地理的标志,象征着距离的拉远和归乡之路的艰辛,强烈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故乡深切的怀念和在旅途中孤独的心境,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朝云横度: 形象地描绘了早晨的云彩景象,渗透出一种清新与宁静。
  • 辘辘车声如水去: 通过比喻将车声与流水相联系,生动展现了旅途的流动感。
  • 白草黄沙: 色彩的对比使得场景更为鲜明,突显出荒凉。
  • 月照孤村三两家: 照明的意象与孤寂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寂寞的氛围。
  • 飞鸿过也: 飞鸿象征着自由和归途,暗示着诗人对归乡的渴望。
  • 万结愁肠无昼夜: 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愁苦缠绕。
  • 渐近燕山: 地理上的接近,却带来了情感上的远离。
  • 回首乡关归路难: 最后强调了归乡的艰难,情感深刻。

修辞手法:

  • 比喻: “车声如水去”,将车声与水流相比较,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 通过“朝云”、“白草”、“孤村”等自然意象,构建出一种特定的情感氛围。
  • 对仗: 各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形成了独特的韵律。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核心思想是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旅途的无奈,抒发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与对现状的感慨,展现出一种细腻而又深刻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朝云: 象征希望与新的开始。
  • 车声: 旅途的象征,代表着人生的流动。
  • 白草黄沙: 表现荒凉与孤独的自然景观。
  • 孤村: 代表着孤独与寂寞,突显思乡之情。
  • 飞鸿: 代表着自由与归属,暗示着归乡的渴望。
  • 燕山: 地理标志,象征距离与归途的艰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飞鸿”象征什么? A. 自由
    B. 归属
    C. 旅途的孤独
    D. 以上皆是

  2. “朝云横度”意在表达什么? A. 清晨的宁静
    B. 时间的流逝
    C. 旅途的开始
    D. 以上皆是

  3.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是怎样的? A. 忘却
    B. 怀念
    C. 失望
    D. 轻视

答案:

  1. D
  2.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对孤独与自由的思考。
  • 杜甫《月夜忆舍弟》:关于思乡与忧愁的主题,情感深刻。

诗词对比:

  • 《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 vs. 《静夜思》: 两者均表达了思乡之情,但前者更注重于旅途的孤独感,而后者则简单直接地表达对故乡的怀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包含众多宋代词作,适合了解当时的诗词风格。
  • 《古诗词鉴赏辞典》:对古诗词的深入解析,有助于理解诗词的文化背景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