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
时间: 2025-01-25 18:14: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兰陵王
作者: 胡士莹
草痕直。楼外沧波咫尺。湔裙路,妨柳碍桃,一一钿车趁寒食。
青芜满故国。凄寂。珍丛醉客。红栏畔,莺燕有情,还似江南旧相识。
馀寒漫将息。又暗雨催灯,诗梦无迹。轻衫乍试东风力。
看水榭吹絮,露桥迎月,芳情冷后忍再觅。尽春意狼藉。
谁忆。旅愁积。况野岸花疏,村店酒密。斜阳箫鼓春城急。
甚蜀纸封泪,楚云邀笛。归程何处,待梦里,定认得。
白话文翻译
草地上的痕迹笔直延伸,楼外的波涛就在咫尺之间。清洗裙子的路上,柳树和桃树相互妨碍,一辆辆钿车跟随寒食节的脚步而来。
青芜满布的故国,显得凄凉孤寂。醉客在珍重的丛中,红栏边,莺燕之间情意绵绵,仿佛仍旧是江南的旧相识。
余寒漫漫,似乎要停息。又暗暗的雨催促着灯光,诗梦无迹可寻。轻衫初试东风的强劲。
看水榭吹起的柳絮,露桥迎接的明月,芳情冷却后难以再次寻觅。春意尽显狼藉。
谁还记得?旅途的愁绪积累。况且野岸花儿稀疏,村里的酒却浓密。斜阳下的箫声鼓声,春城显得匆忙。
何必蜀纸封泪,楚云邀笛?归程又在何处?等待梦中重逢,定能认得。
注释
- 草痕直:草地上的痕迹,形容道路的平坦。
- 沧波咫尺:形容海洋的波涛就在眼前,表达一种近距离的感觉。
- 湔裙路:指洗涤裙子的路,象征着春季的温暖。
- 寒食:指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纪念介子推。
- 青芜:指青色的草木,常用来象征故乡。
- 珍丛醉客:形容醉酒的人在美好的环境中。
- 轻衫乍试东风力:轻薄的衣衫初次感受到东风的力量。
典故解析
- 寒食节:源于介子推的故事,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他而设立的,意在反映对故人的怀念。
- 蜀纸:指四川出产的纸,常用于书信,象征思念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胡士莹是近代著名的诗人,擅长描写自然和人生,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春季,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过往的回忆,反映了社会动荡时期人们的旅愁。
诗歌鉴赏
《兰陵王》是一首富有情感的诗歌,诗人在描绘春日的景色时,流露出浓厚的乡愁和对往昔的思念。开篇“草痕直”即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清新自然的画面,随后通过“楼外沧波咫尺”揭示了自然的亲近感。诗中通过对柳桃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生机,但随之而来的是对故国的思念与感伤,表现出一种凄凉的情感状态。
对比“红栏畔,莺燕有情”,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将自然与情感融为一体,仿佛在与昔日的朋友重逢。整首诗在对春日美好的向往与现实的孤寂之间不断穿梭,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而“归程何处,待梦里,定认得”则是诗人的自我安慰,尽管旅途的愁绪层层叠叠,但梦中总能寻找回归的方向,这种希望与失落交织在一起,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邃的思考和情感的厚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描绘草地的笔直痕迹,引出一种清新而宁静的气氛。
- 中间部分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春天的渴望。
- 末尾则收束情感,表达了对归途的期待与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青芜满故国”,将青色的草木比作故乡,增强情感的共鸣。
- 拟人:如“莺燕有情”,赋予鸟儿情感,增强诗的生动性和情感深度。
- 对仗:如“红栏畔,莺燕有情”,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春天的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过往的追忆,展现了流浪者内心的孤寂与渴望归属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草痕: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旅途的印记。
- 柳桃:代表春天的生机与繁华,亦暗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水榭:象征着宁静与雅致,代表着诗人内心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草痕直”描绘了什么样的意境?
- A. 自然的宁静
- B. 旅途的疲惫
- C. 生活的繁忙
-
“归程何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希望
- B. 失落
- C. 疲惫
答案: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by 杜甫:同样表达了春天的景色与内心情感的结合。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探索了旅途与思乡的主题。
诗词对比:
- 胡士莹的《兰陵王》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都涉及思乡与旅途的主题,但胡士莹更倾向于细腻的自然描写,而李白则更突出豪放的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对古诗词的深入分析与解读。
- 《近现代诗词选》:收录多位近现代诗人的作品,便于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