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双双 溪桥寄意》

时间: 2025-01-11 11:51:21

城上层楼天边路。

残照里,平无绿树。

伤远更惜春暮。

有人还在高高处。

断梦归云经日去。

无计使,哀弦寄语。

相望恨不相遇。

倚桥临水谁家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惜双双 溪桥寄意
城上层楼天边路。
残照里,平无绿树。
伤远更惜春暮。
有人还在高高处。
断梦归云经日去。
无计使,哀弦寄语。
相望恨不相遇。
倚桥临水谁家住。

白话文翻译:

在城楼之上,望向天边的道路,映照在残阳下,平地上没有绿树成荫。对遥远的思念更添对春日暮霭的惋惜。有人依然身处高处,断梦如云,伴随日月流逝而去。无法寄托哀伤的心情在琴弦上,只能互相遥望,恨不得相遇。倚靠在桥边临水,究竟是哪个家在这里居住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层楼:指高楼,表示远望的视角。
  • 残照:夕阳的余晖。
  • 平无绿树:指景色空旷,无绿意。
  • 伤远:对远方的思念导致的伤感。
  • 断梦归云:梦境已断,像云一样随风而去。
  • 哀弦:指用琴弦表达哀伤。
  • 倚桥临水:靠在桥边,面朝水面。

典故解析:

  • “高高处”可能暗指心中所念之人高不可攀,传达出一种距离感和渴望。
  • “梦归云”暗示梦境的虚幻与无常,表现了人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先,字公权,号天池,宋代词人,作品以婉约见长,尤其擅长抒发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融合。他的词风清丽,情感细腻,常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追忆。

创作背景: 《惜双双 溪桥寄意》创作于宋代,那个时期社会动荡,诗人常常以景抒情,寄托个人情感于自然景色之中。张先表达了对远方人的思念和对春日的惋惜,反映出人们在动荡时代中的孤独与忧愁。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了浓厚的思乡之情与对美好瞬间的留恋。开篇描绘了城楼高耸,仿佛在遥望天边的路,隐喻了一种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过往的回忆。余晖照耀下的景象,显得格外寂寥,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时间流逝的无情与春日即逝的惋惜。诗人通过“伤远更惜春暮”的情感,传递了对远方人的思念与对春天美好的怀念。

诗中“无计使,哀弦寄语”一句,暗示了对心中情感的无奈与无力,琴弦成为了寄托情感的媒介,却又因无法相见而显得无比悲伤。最后通过“倚桥临水谁家住”,留下了悬念,似乎在期待着某个温馨的邂逅,却又因现实的无奈而让人感到惆怅。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悠远,展现了张先词作中常见的孤独与惆怅,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深切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城上层楼天边路:描绘高楼的视角,展现出开阔的视野与渴望的心情。
  2. 残照里,平无绿树:夕阳西下,空旷的环境中缺少生机,传达孤独感。
  3. 伤远更惜春暮:对远方人的思念使得对春天即将结束的感伤更为深刻。
  4. 有人还在高高处:暗示心中所念的人仍在远方,令思念更加沉重。
  5. 断梦归云经日去:梦境如云烟般消逝,象征着梦想的破灭与时间的流逝。
  6. 无计使,哀弦寄语:无法通过音乐传达心声,表现心中的无奈。
  7. 相望恨不相遇:彼此相望却无法相见,传递出浓厚的遗憾与思念。
  8. 倚桥临水谁家住:极具生活气息的描写,留下了对美好邂逅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梦境被比喻为“云”,表现其虚幻。
  • 对仗:如“相望恨不相遇”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拟人:景物如夕阳、云朵被赋予了情感,增强了情绪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思念与孤独的主题展开,通过对春日的惋惜与对远方人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传递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层楼:象征着远望与期盼。
  • 残照: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绿树:象征生机与希望,缺乏则显得孤寂。
  • 琴弦:寄托情感的媒介,象征着内心的声音。
  • 桥水:描绘生活的场景,寄托对美好相遇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伤远更惜春暮”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春天的喜爱
    B. 对远方人的思念
    C. 对生活的满足

  2. “倚桥临水谁家住”意在表现什么?
    A. 对生活的惋惜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美好邂逅的向往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晏殊《浣溪沙》

诗词对比:

  • 张先《惜双双 溪桥寄意》 vs 李清照《如梦令》:两者都展现出对逝去美好的怀念与孤独的情感,但张先更侧重于对远方的思念,而李清照则更加强调个人内心的伤感与对过去的追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词三百首》
  2. 《古典诗词鉴赏》
  3. 《张先研究》